您的位置: 首页  党建工作  基层动态

信仰“四问”——大夏书院党委邀请汪海萍教授为新生开展入党启蒙教育

2019-10-30           大夏书院党委         浏览次数 341


我觉得人的一生中,真正值得计较的事情很少很少,以一颗感恩之心为师生提供热情真挚的服务,我们将更有可能发现寻常生活的趣味与意义。”首届华东师范大学管理服务贡献奖“杰出贡献奖”荣誉称号获得者、原教育学部党委书记汪海萍教授近日走进大夏书院2019级新生,用平实的言语开展一场“交心式”入党启蒙讲座,讲述自己理解的“人生”、坚守的“信仰”和对学生的“嘱托”。讲座由大夏书院党委书记韩春红主持。


关于入党动机,汪海萍讲到,很多同学选择在大学阶段递交入党申请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这是追寻信仰的开始,这代表着个体逐渐走向成熟,因为“信仰可以充实、安顿、提升人的存在感,是影响人们生活的重要因素”。然而,在真正加入党组织之前,每个人都务必要认真问自己两个问题——“我的入党选择是自主的吗?”“我的入党动机是纯洁的吗?”只有认真思考好、真诚回答好这两个问题,才是真正追寻信仰的开始。

“信仰所谓纯洁性,并非意味着全然忘记‘小我’,而是能始终将‘小我’融入国家发展之中。”汪海萍指出,我们党始终强调“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就是希望每一个成员既心怀理想,又能脚踏实地,以自己的能力做好身边的事、做好岗位上的事、做好每一件小事,以此实现个人发展和国家发展的有机统一。


关于对党的认知和了解,汪海萍讲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加入中国共产党,首先需要对此有深切的了解。她从历史、人民、文化、实践、世界五个维度分享了自己对党的认识。“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集中体现在对人民的情感、对人民的信仰、为人民的担当。”她引用习近平总书记“我的执政理念,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等朴实无华而又掷地有声的话语,加深了同学们对中国共产党人爱民为民精神风范的理解。

关于入党的情感意志,汪海萍讲到,“信仰不同于理智之冷峻,信仰始终伴随着炽热的情感体验。”情感为信仰的产生提供必要的心理基础和丰厚的精神土壤,信仰为情感的发挥提供充分而适宜的条件。在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中,没有情感因素的介入,信仰是不可想象的。她通过党员队伍中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建立在理性思考基础上的“爱”与“忠诚”尤其是政治忠诚,对于成为一名合格党员多么重要。汪海萍表示,在信仰的形成与坚守中,意志与情感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信仰的选择与确立是一个痛苦的思想冲击与强烈的情感回应过程,信仰的坚守更是对意志的考验。党肩负的使命要求她的每一个成员须具备“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坚定意志品格,以永葆初心,不辱使命。

关于入党的知行合一,汪海萍说到,递交入党申请书不只是书面承认党的纲领,更为重要的是,是否可以将承诺化作行动去践行党的纲领。她强调,人民需要的是实干的党,是能为人民做实事、谋福利的党。国家发展不是敲锣打鼓来的,而是一步一个脚印来的。为人民服务,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具有的精神自觉。党这样实干苦干的精神,是需要通过每一位党员传承下去、弘扬开来的。

韩春红在总结中表示,作为一名有37年党龄的老党员,作为一名师大的老教师,汪海萍教授以自己在岗位上的坚守和付出践行着当年的入党誓词。她以真诚、理性、生动的交流表达着对大夏书院新生的殷殷期盼,陪伴在同学们找寻信仰的起点上。

每年9月,大批同学陆续递交入党申请书,表达加入党组织的愿望。为支持并强化这些朴实、真诚的情感,帮助同学建立对党和国家的“真知”,大夏书院通过“新生入学教育”“价值养成工作坊”等进行集中辅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