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系党委举办“自强不息 立德树人——中国共产党历史评述”“四史”学习教育专题讲座 |
|
2020-11-05 哲学系党委 浏览次数: 406
|
10月28日下午,哲学系党委第六场“四史”学习教育专题讲座在闵行校区第一教学楼109教室举行。活动邀请校党委党校副校长、高级研修学院副院长张俊华作题为“自强不息 立德树人——中国共产党历史评述”的讲座。哲学系师生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党章学习小组成员聆听了此次讲座。活动采取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的方式,哲学系党委副书记武娟主持。 “为什么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张俊华抛出这个问题,表示这是本次讲座要探讨的根本问题。 张俊华表示,对于国家而言,应建设学习型国家;对于社会而言,应建设学习型社会;对于个人而言,更应该把学习作为终身价值。“而我们需要学习的内容,必须包括党史和国史,这是一门必修课。以史为鉴,想要知道一个国家的特质,就要去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尤其是近一两百年的历史。” 他提到了蒋廷黻之问:“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由此,他紧接着提出了现实三问:“中国近现代为何被列强欺凌?中国如何才能复兴走向现代化?为何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一个现代化国家?”他以这三问为脉络,以灾难史、革命史、奋斗史为线索进行了讲解。 张俊华指出,1840年—1949年之前的很长时间,中国社会封闭、落后、狭隘、无知,面临着侵略、内乱,也伴随着改良和图强。西方国家在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1840年—1921年以来,中国一直以洋为师,开展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这些运动涉及了物质、制度、价值观三个层面。但是以洋为师并没有改变中国的命运。后来,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普遍真理,中国的面貌就起了变化。他认为,“我们的初心就是救亡图存”,抛弃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才能救国救民,改造中国社会。 “在经历了绝望之后,迎来了曙光——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发展历经各种困难,并非一帆风顺。纵观全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是历史必然的选择,是精英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无悔的选择。从“技不如人”到“制不如人”到“文不如人”,1840年以来一直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接受马克思主义,昭示中国在救亡图存,追求独立、解放,统一和富强的路上思想和价值观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拯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拯救中国。 “无数先辈抛头颅洒热血,不计个人荣辱得失,以一颗赤子之心为国为民,譬如曾志、方志敏、朱德等等,他们的身上反映了中共党员纯粹、高贵、超然的信仰。”张俊华指出,回顾中国党的革命史,是无私、坚守、独立、忠诚、荣光、团结、自强、胜利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已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走向现代化。 张俊华总结了改变人类和世界的六大因素,即技术、战争、思想、信仰、制度和能力;而改变近代中国的核心因素是中国共产党。目前是自1840年以来最好的时代,“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