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党建工作  基层动态

一群藏族毕业生与校党委书记的“通信故事”

2014-06-25           新闻办         浏览次数 74


“大学四年过往的日子,仍然历历在目,在师大的日子也接近尾声,依然记得2012年藏历新年联欢会,是您在中北大学生活动中心陪我们一同度过的。”这是我校中文系2014届毕业生、来自西藏的全培同学写给校党委书记童世骏的一封信。这是一封浓缩了在师大读书的2010级全体藏族毕业生共同心声的情真意切的信。

一封隽秀的手写体书信

在这封使用流利汉语书写而成的信中,曾当选为“2012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的全培描写了他和藏族同学们在华东师大的四年求学经历。最初,“一进校园,真的有种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般的不知所措。面对校园丰富的课余生活,我们有时会感到应接不暇,乃至无从应对,甚至我们会觉得能力达不到,面对有些活动,感到不自信,有失落感,渐渐地我们的交流圈子也局限在本民族同学之间。”从西部欠发达地区来到上海这座现代化的大都市,日常生活世界、交往方式、讨论话题甚至日常用语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一名从西藏来的同学,全培在信中所描述的“陌生化”甚至“疏离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然而,“爱在华师大”,这其中的“爱”除了指称校园生活的浪漫和诗意,也表现在对校园空间里相对“边缘”的学生群体更加细心的体贴和关爱。

在华东师大的校园里,有120多位同学和全培一样,是来自西藏的藏族学生。全培在书信中描述了学校多个职能部门对他们的关心,尤其是从2011年暑假至今,在学工部的指导下,这群来自西藏的同学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反哺他们的故土与故人,通过组织“雪域之巅铸师魂”的支教活动,向西藏五所小学募捐了将近10万元的物资。这种特殊的形式,让这群特殊的学生在华东师大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也锻炼了自身的能力,更让他们赢得了众多同学的敬意。全培讲述的藏族同学在上海的故事,同时也展现了华东师大的兼容并包。作为青年学生,他们注册成立了“冈拉梅朵”藏文化社,组织了藏文化展等多种活动,也让更多的同学对藏族的历史与生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全培说,“如今,我们大多数藏族同学能够主动去参与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同时又通过我们支教和社团活动丰富校园生活,增进相互了解,并为促进民族之间的团结提供我们的能量。”从最开始校园生活的旁观者,到如今校园生活多元化的创造者,这个鲜活的案例道出了藏族同学在华东师大的心路历程。

来自师长的热切回应

 “读了你们的信,我真希望能亲自送你们回到雪域高原,亲自告诉你们的家人,你们无疑是学校最引以为自豪的毕业生群体!”一收到藏族毕业生全培同学的来信,在事务繁多的毕业季,校党委书记童世骏还是抽空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回信。

在信中,童世骏欣慰地写道:“这是我三年前回母校工作以来最开心的事情之一。你们的来信,不仅字迹工整、行文通畅,而且很有文采,很有思想,尤其是充满着对母校的感情,对老师的感恩,对即将从事的教师工作的信心,以及对自己用知识和劳动改变家乡面貌、创造更好生活的期待。”童世骏在回信中高度肯定了全培等藏族同学所开展的爱心支教、藏族社团等活动的意义,并特别强调他们在校园里从入学之初的“不知所措”到毕业之际的“自信从容”的转型的深刻意义。作为一名对全国基础教育有着深远影响的华东师大的党委书记,童世骏恳切地希望,全培等藏族毕业生能够将在师大四年所学到的知识,传播到西藏的各个角落;希望全培等藏族同学能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从当好一名普通的教师做起,把个人的理想和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结合起来。”

远行前的叮咛

今年615日,是华东师大举行2014届毕业典礼的日子。这一天的下午,童世骏抽出了1个小时的时间,与17名藏族毕业生代表进行了座谈。

座谈会上,藏族毕业生们介绍了各自的毕业去向,畅谈了在师大四年的感受与感恩之情,并强调学校给他们提供的正能量将为大家今后的工作灌注精神的养分。童世骏也与藏族同学们分享了他去西藏的经历和故事,并对藏族同学说:“华东师大的师范生教育水平和社会贡献,将体现在像你们一样的学子身上。把你们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和本领带回到家乡去吧,实实在在地为推动家乡的变化尽一份力量。”

 

童世骏和与会的藏族学生合影留念

在掌声和欢笑声中,在眷恋与不舍的诉说中,座谈会渐渐进入尾声。童世骏对这群即将远行的藏族同学说:“毕业了,祝你们工作顺利、生活幸福!母校会一直惦记着你们,关注着你们的成长。最后还想说一句,希望你们将师大人勤奋、踏实、奉献的作风延续到工作中去,努力让更多偏远地区的藏族学生到内地来读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