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党建工作  基层动态

大夏书院党委邀请60级校友、“德广励志奖学金”创立者杨德广与书院学子座谈

2020-11-19           大夏书院党委         浏览次数 223


11月5日下午,大夏书院党委邀请我校60级校友、“德广励志奖学金”创立者杨德广做客书院,与学生第四党支部党员及部分2020级入党申请人座谈。大夏书院党委副书记栗蕊蕊主持活动。

杨德广,1940年生,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原上海师范大学校长,曾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高等教育研究会理事长等职。他先后荣获“从事高教工作逾30年、高等教育研究有重要贡献学者”“中国当代教育名家”“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中华慈善楷模”等荣誉称号。2014年11月,杨德广光荣地出席了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表彰大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座谈中,杨德广以“读书梦”“图强梦”“教育梦”“慈善梦”为主线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人生感悟。

杨德广将其年少时光概括为“苦难的童年,艰难的青年”。由于家庭贫困,他从七八岁就开始自己上山干活、挖野菜;连续六个冬天,他只能用冷水、甚至用雪进行洗漱。但即使条件艰苦,父母一直教导他“要读书,要争气,要有本事”,他本人也坚信“教育改变人生”,因而发奋学习。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他也十分注重自身全面发展。初中时,老师号召大家加入体育锻炼,“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从那时开始,他就每天早起跑步,当时他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并十分受鼓舞。他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发展兴趣爱好,向室友学习拉二胡、吹笛子。

他出生于1940年,是新中国成立和发展的见证者。在他上小学时,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新闻里时常出现美国飞机侵犯我国领空的消息,一颗“图强报国”的种子便在他的心里种下。进入大学以后,他怀着“学知识,练本领”的目标,潜心学习,积累知识。周末和假期也从未懈怠,一个人在图书馆自习。此外,他高中时便申请入党,并一直以党员的标准严飞格要求自己。即使自己经济条件有限,他仍主动从甲等助学金降到乙等助学金。作为学生干部的他积极响应国家“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热心帮助同学,每年暑假都去参加劳动。虽然要忍受日光暴晒,但在他看来却是“晒黑皮肤练红心”。

在华师大就读期间,他便萌生出投身教育行业的想法。他回忆道,提起“教育家”,人们首先经常想到的大多是外国人,实际上中国的传统教育也非常先进。他认为,应该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教育实际相结合。任上海师范大学校长期间,他一方面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同时始终坚持“工作——学习——研究”六字方针,勤以思考,笔耕不辍,认真进行教育理论研究,撰写了大量的关于教育管理、教育改革、教育理论方面的著述,包括《高等教育学概论》《现代高等教育思想探索》《现代教育理念专论》等。

他在教育领域的付出并没有因退休而停止,2003年从管理岗位退休后,他每年都要给学校的教育发展基金和绿化工作捐款。2010年,他将自己多年来积蓄的书稿费100万元以及卖掉一套房子共300万元,捐赠给自己的三所母校:南京上坊小学、南京九中和华东师范大学,其中,捐赠100万元用于设立我校“德广励志奖学金”。曾经有人问他为何不把钱留给子女,他表示“把钱留给子女是锦上添花,而捐给他人是雪中送炭”。他认为,“人生的最大价值在于为社会的发展、为人民的利益做出贡献”,在这一信念的驱使下,他行善积德,助人为乐,用行动来回报社会和国家。

他对在场同学提出了三点期望。第一、明确目标,做好规划。有目标才会有动力,才会有努力的方向。第二、天道酬勤。珍惜在大学的宝贵时光,不因虚度年华而后悔。第三、提高自控能力,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度过充实而愉快的大学生活。

与会同学表示,“非常感动杨老师的人生信条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很受触动,激励我们争取为社会贡献光和热。”“听杨老师的故事给了自己更大的动力去完成梦想,去履行自己的责任,想和杨老师一样成为为祖国奉献一生的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