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党建工作  基层动态

大夏书院党委 | 区域化党建带团建,打通特殊时期关爱居村老人“任意门”

2022-04-28           大夏书院党委         浏览次数 148



 “爷爷奶奶好!我是奉浦三居委的大学生志愿者。目前我们联系了合作社,可以为社区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猪肉、蛋类平价套餐。如有别的生活需求,我们也可以帮您联系超市代买。”

疫情防控期间,在华东师范大学大夏书院党委和奉贤区奉浦街道党工委的积极推动下,书院团委响应团市委“敲门”行动的号召,联合奉贤区奉浦街道团工委发起的街道区域内“任意门”行动。该行动作为大夏书院党委与奉浦街道党工委开展党建共建的合作项目内容之一,旨在发动大学生关注社区高龄老人,解决疫情期间老年人不会参与线上购物、社区团购的难题,为基层疫情防控工作分担一份青年应尽的责任。


一呼百应!大学生志愿者为爱集结

奉浦街道乐康苑小区以动迁户、外来务工人员、老年人居多,3000余户居民中在册的70周岁以上老年人就有800余人。经与街道团工委沟通,与居委多次对接需求后,首批服务对象先从80周岁以上老年人入手。名单梳理形成后,大夏书院党委于416日晚通过四个学生党支部以及百个基层团支部发起招募,得到了青年大学生的积极响应。招募通知发布2小时内,就有150余名学生党员和团员青年报名参与。截至417日下午3点,累计报名人数达218人。

随后,书院党委从报名学生中选拔4名党团学生骨干作为核心负责人,并对志愿者进行初步分组,迅速组建起一支强大的志愿者总队。团委书记曹安琦线上召开志愿者动员培训会,讲解项目背景、服务要求,解读联络服务注意事项。针对首批服务对象——乐康苑小区的200余名80周岁以上老人,志愿者总队安排45名上岗志愿者,其余学生为项目提供幕后支持,积累经验,作为项目推广后的储备志愿者。工作群内大学生志愿者会将与老人电话沟通中了解到的急需进行收集,由在地志愿者尽快上门对接,并在工作群内反馈现场情况,由街道团工委统筹分派、协调相关部门及时办理。

我自己家里也有爷爷奶奶,在封控管理期间,我总是挂念着家里老人的生活情况,这群疫情中的高关怀人群其实非常需要我们的帮助。这是一个有爱有意义的活动,所以我第一时间报名,希望成为可以守护老人的可靠力量。”2018级英语专业学生党员谭彤彤说道。


 “00后”式项目管理,共享文档云端守望相助

项目启动当晚,书院团委与街道团工委立即建立“任意门”行动核心team微信群,大夏书院志愿者总队和小区在地志愿者分队也同步建立子微信群,统一行动指南,明确责任分工,过滤重复信息,提高老年人紧急需求的处置效率。

大学生志愿者团队负责人之一,201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党员李佳宁,主动设计共享文档,用于发布活动通知、汇总联络情况、提供答疑互助,为志愿者团队线上管理过程中的工作信息高效互通提供有利保障。符合青年学生信息沟通习惯的联络方式得到了志愿者成员的一致认同,陆续被充实的一条条联络记录和心得体会,成为了志愿者团队相互鼓励、彼此治愈的温暖大本营,也架起了老年人“数字鸿沟”的桥梁。


高校+社区联动,用爱心和耐心守护“夕阳

在沟通过程中,志愿者时常遇到语言不通、交流不畅等问题,志愿者用耐心努力克服困难,打通“00后”与“80后”之间的“任意门”。

2020级翻译专业入党积极分子方可昕,在沟通过程中收到丁女士的求助,表示她的奶奶已经98岁高龄,独居家中,但因为老人视力、听力都有障碍,也不会使用电子设备,家人非常担心……丁女士说到这里声音有些哽咽。方可昕一边安抚丁女士,一边迅速记下需求,并在文档中标注为“非常紧急”。情况转接至“核心team”微信群后,小区在地志愿者立即赶往现场,约十分钟就收到了反馈:老人安全无恙。方可昕为了更加详细了解老人的情况,与丁女士共通了9次电话。

据了解,在多方努力下,420日下午,第一批46单需求已全部配送至老年人家中。曹安琦表示,师大学子的热情、创意、担当、力量都是凝聚起抗疫底气和信念的重要能量。通过“敲门行动”为上海市疫情防控提供助力,用爱心与热忱“发电”,用青春诠释担当。据悉,志愿者团队还将举办线上分享会,举办有关志愿者心理支持、沟通技巧等主题的专题沙龙,促进志愿者在抗疫服务中成就更好的自己。

疫情期间,书院党委广泛号召全体师生党员第一时间向社区报到,这次行动也打开了一扇大学生志愿者与社区老人之间的“任意门”。通过线上线下精准对接,“敲”开老人家门,走进老人心门,为社区疫情防控、服务居民需求贡献一份青春力量。

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希望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近年来,华东师范大学大夏书院党委积极开拓校外资源,注重以区域化党建联建为依托,深化学校与社会联动,鼓励学生深入社区、乡村开展研习实践,切实提高学生服务基层的意识与本领。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建设,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地见效,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在区域协同中实现组织共建、学生共育、资源共享,着力在“社会大课堂”中培育一批批时代新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