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研究生党支部、党员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和“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创建行列 |
|
2021-08-23 组织部 浏览次数: 864
|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第二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和“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创建名单,我校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第一党支部、生命科学学院生命医学系博士研究生陈亮入选。以下为教育部办公厅通知和我校入选党支部、党员事迹。 原文链接: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16/s255/202108/t20210820_552747.html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事迹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以思想政治建设为统领,围绕“学习、实践、服务”三位一体的建设思路,推进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努力铸造一支“政治过硬、能力卓越、担当有为”的研究生党员队伍。 理想信念教育常抓不懈,思想政治建设驰而不息 严格落实“两学一做”,深入推进理论学习常态化制度化。坚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作为工作重点,涵育研究生党员的理论素养。持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跟进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结合落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关要求,线上组织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重要指示精神;在《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出版之际,举办学习交流会共同研读,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 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断推动学习教育入脑入心。贯彻“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增强党性、提高素质。原原本本学《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形成常态;在“我和我的祖国”音乐党课中用歌声致敬伟大祖国,为“守初心,担使命”汇聚能量;通过学习时代楷模黄大年等先进事迹,向榜样看齐,传承榜样力量;赴龙华烈士纪念馆聆听红色主题党课“龙之华,初之心”,重走“初心路线”,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汲取精神动力。 持续加强“四史”学习教育,多措并举促进党史国史学习。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通过云访问古田会议旧址和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实地参观宋庆龄故居、组织纪念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讲座、聆听人民日报记者分享“扶贫一线”故事,深刻认识党的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推动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 党员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 加强制度建设,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力求党员发展有标准,党员培训有成效,党籍管理有规范,党员激励关怀帮扶有保障。严格发展流程,对发展对象进行全面考察,秉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保证发展新党员的质量。支部成立以来,党员发展材料合格率100%,转正材料合格率100%,发展党员计划完成率100%。支部书记积极参加培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坚持从严管理与关心关爱相结合,常态化关怀困难同学需求。每月党组织生活专设互助环节,了解党员和周边群众的学习、生活、心理困难,群策群力共进步。 扎实推进“阳光党务”,自觉接受党员群众监督。通过一对一对接党小组的方式落实落细支部委员分工。制定《支部党员管理办法》,严格执行组织生活考勤制度。每月召开支委会和组织生活会,平均出席率达98%,党费收缴完成率达100%,工作记录本完整详实。每年制定工作计划、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注重党务公开,坚持发扬民主,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及时回应党员和群众关切,以公开促落实、促监督、促改进。 强化纪律教育,坚持作风建设常态化。在支部成立之初,专设纪律检查委员一名,负责支部作风建设,进行党规、党法和党纪教育,维护党员民主权利,发挥严肃执纪作用。纪检委员积极参加学院专题培训,明确职责要求;组织支部成员学习《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严格自我约束;从早从小从细入手,通过典型案例对党员和群众进行经常性提醒,加强警示教育,让“守纪律、讲规矩”成为常态。 心理服务使命常记于心,知行合一实践常伴于行 支部始终以理论学习作为永怀赤子之心的根基,推动党员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以科学才华贡献国家。党员们立足心理学专业特色,学习研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强化知识储备,积极探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运用互联网优质资源,参与教育部思政司主办的《大学生心理应激系列讲座》培训,提高专业素养,回应社会的殷切期望;聆听上海市长宁区援鄂逆行者杨道良医生《同心抗疫,青春无悔》主题报告,弘扬抗疫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一路向前。 支部坚持将实践作为永葆奋斗激情的舞台,引导党员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党员们主动响应“加大全民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力度,提升心理健康素养”号召,积极投身公益心理服务实践:带队“小树慢慢长大”公益夏令营,开展山区儿童生命教育;组建“音悦之声”实践队,用音乐教育帮扶流动儿童;参与搭建“新冠疫情心理援助”平台,连续200余天向全社会提供心理援助;协助上海市普陀区消防支队开展应激干预,助力区域化党建联建;入驻澎湃新闻“懂点心理学”栏目,聚焦时事热点,科普生活知识;参与心理学科普馆建设,吸引数百人次参观。 战斗堡垒作用夯实筑牢,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充分 支部荣获多项荣誉,筑牢支部堡垒,充分彰显“头雁效应”。支部持续深化区域化党建工作,《提升基层党组织参与区域化党建工作的长效性和实效性》项目荣获2020年华东师范大学党建工作创新创优项目结项优秀;扎实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潮起东方”——改革开放之上海印象》项目获华东师范大学2020年学生党支部“四史”学习教育项目立项,社会实践项目“恰是风华正茂ᅵ百年党史中的大学生群像”荣获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二等奖;积极推动“心理+美育”创新实践发展,茅宇迪、肖雨蒙等组织“华东师范大学音悦之声——来沪随迁子女积极心理品质支持项目实践队”,荣获“全国大学生百强暑期实践团队”称号;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何煜倩等积极参与搭建“新冠疫情心理援助”平台,参编科普读物《疫路心防——用温暖照亮前方》,并由出版社赠予武汉方舱医院10000册,所在的华东师大心理援助专班被评为“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党员们施展才华、竞展风采,积极表率“唱主角”。支部书记车文漪及两名支委李奕、何煜倩分获“校优秀学生”“校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刘妍希获国家奖学金;付梦瑶带队“小树慢慢长大”公益夏令营,获批2019年“三下乡”全国重点团队;车文漪创立心理学院创新创业学生社团“知行苑”,孵化学生团队项目,获“2020‘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银奖”等数十项双创奖项及校“创新创业工作先进集体”;支部成员荣获各类竞赛荣誉共计27项;多名党员参与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留守儿童社会适应促进与反社会预防研究》在内的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14项。 青年研究生入党意愿强烈,优秀研究生应征入伍,激励带动更多研究生昂扬向上。支部充分发挥思想引领作用,通过党建咨询、个别谈心等活动,向党外群众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和先进思想,激发党外群众的政治热情,提高对党的认识,增强对党的认同。自支部成立以来,近40%的研究生递交入党申请书,积极向组织靠拢。雷琨同学获批入伍后,主动递交入党申请书。 党建品牌工作凸显特色,主流新闻媒体多方报道 支部注重党建引领,发挥心理学的专业特长,打造特色鲜明的党建品牌,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服务体系有机融合,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在抗击疫情、文化创意、公益实践、美育科普等方面成效显著,受到包括央视新闻、上海发布、央广网、人民网等官方主流媒体的多方报道,于2021年获评“华东师范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 破研究瓶颈,兴报国之志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命医学系博士研究生陈亮事迹 以“新”迈步,打破瓶颈投身强国伟业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陈亮深刻意识到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生的使命与担当,他把个人理想融入伟大中国梦,瞄准国家需要,紧扣科技创新。当了解到获得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的CRISPR(基因编辑技术) 仅仅诞生8年,但该技术体系及大量衍生技术均为国外垄断,并且现存技术缺陷大大限制了临床治疗的应用进程,他便暗暗定下目标希望能够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壁垒。“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技术的突破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上千次转染实验的重复测试,近几个月无阳性数据产出,来自同行的一次次质疑......挫折并没有动摇他的方向,“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他坚持继续处理了近8万份样本,分析了超3万个细胞样品的数据,最终在导师及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突破了单一碱基编辑的技术瓶颈,创造出原创性新型基因编辑技术——双碱基突变技术,该技术成功实现β-地中海贫血疾病的基因治疗,率先为复杂性遗传突变类疾病提供了治疗对策,这一重大成果也刊登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IF=36.558)。 为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陈亮没有满足于第一次成果和Nature子刊的光环,他继续潜心钻研,勇于砥砺,历时3年筛选了数十种功能蛋白,共采用19套优化模型,最终开发出超高活性胞嘧啶碱基编辑技术,这一技术首次解决了基因编辑面临的精准靶向、窗口范围和高效编辑的三者兼容性问题,从而为基因治疗面临的低效率和精度差问题带来了新希望。不仅如此,他还通过上百只小鼠的技术应用测试,证明了该技术对于制备更广泛的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大有裨益,研究成果再次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Cell Biology (IF=20.042)。这两项基因编辑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得到了Global Times、中国科学报、中国教育网等23家国内外主流媒体报道。 “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陈亮通过稳扎稳打学习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申请发明3项专利(1项为PCT国际专利),已获授权1项,在《生物工程学报》发表综述1篇。疫情期间,他通过大量文献阅读以及理论验证,设计并开展3个更有挑战性的课题,他提醒自己,人生理想和民族复兴要靠奋斗来实现,只有在工作和学习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才能够造福于广大遗传病患者,尽早为他们的健康带来福音,为中华民族的强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为“幸”启程,技术落地谋人民幸福 “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陈亮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落地造福广大遗传病患者为己任。在科学研究中陈亮了解到,全球遗传病患者数目庞大,以贫困地区出现较多的以β-地中海贫血为例,传统治疗方案治标但不治本,频繁的输血和去铁治疗成为病人长期遭受的痛苦,更加重了家庭的负担。受此前在芬兰于韦斯屈莱应用科学大学交流学习时的启发,以及本科阶段主持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的经验积累,针对此现状,他积极推动基因编辑技术转化落地,围绕“遗传病诊疗新策略”,与统计学、工商管理、产品设计等专业同学组建创新创业团队,基于自主研发的技术与多家医院及高新技术企业对接。 作为团队创始人和负责人,历经6个月的市场调研,线上会议,技能培训以及商业计划研究,陈亮最终带领团队在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斩获全国金奖,并在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上海赛区银奖。正如陈亮所说,参加比赛和获奖不是团队的目的,他希望通过比赛项目让更多的人了解到β-地中海贫血疾病,了解到遗传病患者这个群体,让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落地惠及更多贫困病人,让更多贫困患者用得上,更要用得起遗传病治疗药物。 盼“兴”生长,复制红色基因传播你我 岁月静好,青年学子更要有饮水思源、懂得回报的感恩之心。作为一名研究生党员,他时刻牢记党员身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生命科学学子的“红色基因”努力“复制”与弘扬。在担任生化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副书记期间,他策划开展“党员先锋站服务平台”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解决学院公共实验平台的日常维护难题;发挥党支部思想引领作用,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的热点时事,开展支部联合主题党日活动,引导生物专业研究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陈亮的影响和带动下,他所在支部1人获航天科工杯第七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金奖,3人获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银奖,实验室2人主持国家级及上海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他也获得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生命科学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他主动请缨加入学校“啄木鸟”实验室安全小卫士,带动营造安全整洁的实验室氛围;作为2020级博士班班长,积极配合学校学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和日常班级事务;担任暑期夏令营教练,帮助新生营员迅速全面了解生科院的大集体;作为志愿者参与“2019上海科技节——了解生物科技前沿,探索生命调控奥秘”开放日活动,帮助中小学生和家长感受科学魅力,揭开科学研究的神秘面纱。疫情期间他还作为团队成员参与了祥耀生物新冠药物研发应急项目组,最终团队成功研发新冠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并向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无偿捐赠检测试剂盒,为其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