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环学院师生党支部联合举办“重走总书记杨浦滨江考察之路 汲取强大前进动力”现场学习 |
|
2020-06-29 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 浏览次数: 298
|
6月20日上午,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18级研究生党支部、管理与支撑教工党支部前往杨浦滨江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现场学习活动。师生党员重走习近平总书记在杨浦滨江考察之路,一同回望初心,体会时代变迁,汲取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学院党委书记刘婕参加活动。 前期,部分师生党员提前对杨浦滨江公共空间绿之丘至杨树浦水厂滨江段进行踩点,并利用杨浦滨江红色历史准备了详细的学习资料。活动当天,党员代表们承担起“讲解员”的角色,带领师生党员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实地感受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沧桑巨变,感悟改革开放带来的城市新面貌。 学院党委副书记路葵向大家简要介绍了杨浦滨江的改造历史。杨浦区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而滨江一带更是老工业企业的集聚地带,是上海百年工业变迁的缩影。 在滨江开发建设中,城市历史文化记忆如何保护?人与自然与工业遗存和谐共存的内容又如何体现……本次滨江红色之行带着一系列问题开始。
第二站是“人人屋”党群服务站。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时,曾经走进这间小屋,向工作人员和居民详细询问这里开展基层党建和公共服务的情况。这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屋到底有什么魔力?“人人屋”的志愿者通过讲解和全息沙盘展示,为师生党员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情景党课,也让大家了解了杨浦的百年工业和红色杨树浦的历史。如今,像“人人屋”党群服务站这样的开放式党建服务平台,在5.5公里的杨浦滨江上一共有7个,以信息化、智能化的手段,将旅游文化与红色底蕴相结合,使党员、群众在交互体验中领略杨浦的百年红色基因。 “人人屋”党群服务站志愿者介绍杨浦的百年工业和红色杨树浦的历史 在继续行走的过程中,滨江步行岸线上许多设计师们精巧构思的“小惊喜”也被师生们一一发现,外形呈缆桩设计的垃圾桶,水管状的路灯,使用导轨改造的休闲座椅……这些细节设计无一不在向大家展示着设计团队的用心,也静静地向大家展示着上海工业变迁与基层治理的历史故事。
越过杨树浦港,一座郁郁葱葱的花园映入眼帘。“大家好,我是本次雨水花园站的小汪导游,由我来为大家讲一讲它的故事”,汪永金用诙谐幽默的开场白开启了第四站“雨水花园”的介绍。雨水花园的设计思路充分体现海绵城市理念指导下的生态修复,与师生党员们的专业学习和研究领域息息相关。他详细介绍了雨水花园的设计理念、生态功能,“生态知识顾问”朱琦翀还介绍了雨水花园中的各种植物和它们的生态作用。
刘婕对现场学习教育的形式和效果、党员们认真的学习态度予以了肯定,半天的杨浦滨江之行让大家感受到近几十年来上海改革创新、转型发展的历史,这更是一部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激荡拼搏的奋斗史。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改革开放前沿阵地,这些丰富的红色资源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四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希望师生党员们通过一系列“四史”教育学习汲取精神力量,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