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组工信息  最新信息

2019年暑期党委全委扩大会召开

2019-09-05           新闻办         浏览次数 205


827-28日,2019年暑期党委全委扩大会在闵行校区教师之家召开。会议以提升团队精神,加强团队建设,切实提高各个层次的团队战斗力为主题,重点就如何发挥团队精神助力双一流大学建设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讨。

校党委书记童世骏,校长、党委副书记钱旭红在会上讲话,党委副书记朱民、杨昌利,副校长孙真荣、梅兵分别主持会议。

2019年暑期党委全委扩大会召开

校长、党委副书记钱旭红讲话

为什么要强调团队精神?钱旭红就在2019年毕业典礼上关于团队精神的主题报告作了进一步的阐释说明。首先,团队建设是抓手,是我校整体竞争力提升的倍增器。学科科研之间的关系梳理不严谨,学术方向之间逻辑关系缺乏,都将造成“散兵游勇”“大树底下不长草”等缺乏团队合作的“减法”现象。当今科学研究“团队效应”越发显著,再强大的个体竞争力也无法和系统竞争力抗衡,大部分专业需要团队相互协调、互相支撑,共享共同的价值观。在这个角度下,必须关注团队精神对学术、学派发展的重要性。作为教师教育领先的师范大学,将知识、思维、精神和团队精神同步传授给学生尤为必要,这是他们未来能对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的重要前提。

其次,团队要有灵魂,团队合作的灵魂就是愿景和使命。钱旭红在讲话中带领与会人员共同回顾了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的重要内容关于三年行动计划的内容,并追溯华东师范大学建立之初的历史使命,提醒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钱旭红指出,学校作为一个大的团队,目标就是通过完成“三大使命”实现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愿景。具体包括通过教育模式的深刻变革,培养自由和全面发展的人,充分体现“育人”使命;要建立走向世界的中国知识体系,为人类文明作出较大贡献,实现“文明”使命;要为“发展”寻找新的力量源泉和工具,实现社会人类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各学科单位应对标学校远大战略目标,思考自己的使命和任务在哪里,查找差距、狠抓落实,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第三,团队要有规矩、讲规则。现代团队是为了一个聚焦而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尊重每个个体,人人平等,按规则形成的团队。钱旭红指出,规则可以将个人和集体融合,帮助个体自觉锤炼自我,适应团体生存并有效提升团体能力,双向调控好个人与团队的关系,智慧理解团队中的个人定位、分工合作和角色转换,逻辑处置团队总目标和小目标的关系。钱旭红希望学校各单位抓好团队建设,锤炼团队精神,使得学校整体竞争力有更大的提升。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孙丽珍作专题报告

本次大会特邀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孙丽珍作“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实践与思考”专题报告,介绍上海交通大学总体团队建设情况并作案例分析。孙丽珍指出,在整体科研环境向“大科学”时代快速迈进的背景下,高校科研成为国家科技发明和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并受到广泛关注重视,协同创新、国家需求和国际前沿并重是新时代高校科研的规律模式和发展内涵。她认为,卓越的科研团队要在共同的科研愿景和目标指引下,持续凝聚全球的优秀创新人才、持续获得各类科技经费的支持、持续取得全球领先的科技成果、持续影响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持续培育品学卓著的科学大师和行业。孙丽珍表示,在新的国际国内严峻形势下,高校应继续探索不同形式和路径模式,营造有利团队形成和成长的环境,完善团队人才梯队针对性支持体系,探索更高形式的团队组织模式-交叉学科平台,探索更高形式的团队组织模式,充满自信、主动作为,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和国家转型发展机遇,在服务国家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牢牢掌握自主创新主动权方面担当重要责任,做出应有贡献。

会上,校长助理、教务处处长雷启立,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张文,科技处处长张桂戌及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吴瑞君分别就本科生教学团队建设、研究生教育团队建设与教学质量提升、理工科科研团队和文科科研团队的建设发展等问题进行专题汇报。

校长助理、教务处处长雷启立作本科生教学团队建设专题汇报


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张文作研究生教育团队建设与教学质量提升专题汇报

科技处处长张桂戌作理工科科研团队建设发展专题汇报

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吴瑞君作文科科研团队建设发展专题汇报

雷启立表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要首先明确发展目标,提出切实可行的任务举措,制定具体量化的工作方案,通过完善协同创新机制激发团队创造力,从而形成教师教学共同体,以促进教学质量的再提升。张文表示,加强研究生教学和导师团队建设是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加快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我校研究生教育改革需突破“重实体、轻团队”“重搭建,轻运行”的认识瓶颈和现实处境,加强研究生教育团队建设,依靠研究生教育“共同体”的工作和努力,合力形成育人氛围,推进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再提升。张桂戌在发言中梳理了我校为加强科研团队建设设计实施的各项举措,深入分析了目前存在的科研团队结构单一等问题,强调科研团队的建设要从顶层设计出发,坚持问题导向、引导分类建设,发挥政策驱动、强化带头人的核心作用,激励成员之间相处支撑,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提升研究水平、产出重大成果,为学校“双一流”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吴瑞君表示,推进新时代文科科研团队建设,要在充分尊重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形成个人潜心研究和团队合力攻关的协调发展新局面,更好地服务学校科研竞争力的提升、人才的培养,为构建中国特色、师大特点的哲学社会科学贡献力量。

之后会议进入分组讨论环节。与会人员分成4个小组,围绕大会主题,就教学团队如何与科研团队协同发展、一流大学建设需要怎样的团队精神和团队文化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聚焦学校“双一流”建设和五大行动计划,以引领科学前沿和学科发展为目标积极建言献策。

四组分会场进行讨论

8月28日上午,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钱卫宁、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刘敏、音乐学院党委书记杨海燕和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吕岳分别代表4个小组汇报了分组讨论情况,就讨论中形成的一些共识和建议进行了交流。

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钱卫宁代表第一组进行汇报

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刘敏代表第二组进行汇报

音乐学院党委书记杨海燕代表第三组进行汇报

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吕岳代表第四组进行汇报

童世骏作总结讲话。他认为此次会议关于团队精神的讨论卓有成效,与会人员普遍认同发挥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在我校“双一流”建设中,不仅教学科研需要加强团队精神,管理服务、工程技术等工作也需要。由于教学科研工作的特殊性质,我校团队建设深具多样性特点,既有横向的、跨学科的,也有代际的、传承的;既要建设标志性的大团队,也要扶持有活力的小团队,要重视多种形式的团队合作。关于如何发扬团队精神、建设卓越团队,与会人员积极建言献策,呈现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校党委书记童世骏作总结讲话

童世骏强调,在发挥团队精神、发挥团队战斗力方面,首先要有紧迫感。学校发展战略中的诸多内容如跨学科、国际化、信息化等都与团队建设密不可分。五大行动计划其实就是五个问题域的行动计划,而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导向,必须有多成员、跨学科的力量。学科带头人必须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集体责任感,不能只顾自己功成名就,不顾身后学术传承。

其次,团队建设要注重与立德树人的关系。童世骏认为,团队合作对于师范学校来说尤为重要,不仅是因为面临的任务和挑战,更是因为为人师表的要求。他重申了我校前党委书记施平同志倡导的对大学生进行“群育教育”的重要意义,要通过加强“群”的教育培养个体对社会的重视关心,提高他们人际交往和在社会上处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童世骏在讲话中还列举了“有集体、无集体”“大集体和小集体”“真集体和假集体”“好集体和坏集体”等概念,指出要进一步发扬我校在团队建设方面的优良传统,切实提高思想站位,处理好团队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会议现场

最后,童世骏与在大家一起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几次讲话中关于团队建设的论述,并强调,在团队建设中要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外先进分子的“积极公民”作用。童世骏指出,要把团队建设作为即将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课题。团队建设也是更好发挥办学政治优势、维护办学政治前提的重要抓手,要通过党的建设来推动学校教学科研等各类团队建设,通过团队建设来发现并培养好学校各级各类人才。

出席本次会议的校领导还有李志斌、周傲英、戴立益。校党委委员、纪委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及专门委员会正、副主任委员;校长助理;全校中层正职干部(含工、青、妇负责人);各民主党派和统战团体负责人;部分特邀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