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学部组织召开“聚焦国家研究生教育最新精神,共话经管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政育人工作”专家研讨会 |
|
2020-10-09 经济与管理学部(经管书院)党委 浏览次数: 228
|
日前,在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指出,高校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积极发挥导师言传身教作用,激励导师做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提高研究生党建工作水平,强化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强调从三个方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健全“三全育人”机制。 9月25日,经济与管理学部以2020年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综合改革项目重点课题《经管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政育人体系构建研究》为依托,组织召开专家研讨会,广泛汲取各界专家的指导意见。 市教卫工作党委办公室二级调研员程灵芝,市教卫工作党委宣传处副处长(主持工作)江鸿波,市教委德育处副处长杨长亮,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孟钟捷,学生工作党工委书记、学生工作部部长余佳,研究生院副院长杨福义,宣传部副部长董盈盈,经济与管理学部(经管书院)党委书记岳华,学部副主任、专业学位教育中心主任蓝发钦,专业学位教育中心副主任杨勇,副主任欧丽慧,学部教师代表贾利军,以及经济与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政育人工作相关老师共同参加了研讨会议。会议由蓝发钦主持。 研讨会现场 蓝发钦对经济与管理学部专业学位教育中心的历史沿革、人才培养,以及该课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 经济与管理学部副主任、专业学位教育中心主任蓝发钦主持 岳华在致辞中代表学部感谢各位专家对经济与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政育人工作的支持与指导,介绍了学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现状。经管学部非常重视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思政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政教育也面临着学生体量较大、层次较多、社会工作经验丰富等客观情况。岳华表示,该课题研究旨在探索并丰富更加符合学生实际的思政教育新形式,同时也注重引导学生走向社会重新审视价值观,共同形成思政育人新路径,这也需要进一步汲取专家们的真知灼见,继续扎实稳固推进工作开展。 经济与管理学部(经管书院)党委书记岳华致辞 欧丽慧汇报了《经管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政育人体系构建研究》课题情况。她介绍了经济与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政育人体系的项目基础条件及前期工作,包括发挥课堂主渠道功能,推动党建和思政育人结合、创新形式载体,推动文化育人、管理育人,依托区域化党建推进校内外合力育人等。汇报中,欧丽慧也提出了当前面临的瓶颈和不足,阐述了当前思政育人的建设目标与建设思路,以及全方位思政教育的工作目标,即培养爱国、敬业、乐群、诚信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此外,她还介绍了专业学位全方位思政育人体系建设情况和预期成效。 专业学位教育中心副主任欧丽慧汇报 听取汇报后,与会专家就该课题展开研讨并提出指导建议。孟钟捷基于经济与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理清思政课程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与专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第二,参照市教委课程思政整体建设,工作目标与课程评价机制相结合,找准工作抓手;第三,充分发挥产学结合的特点,专业实践结合思政教育;第四,加强案例库建设,增强跨学科联动。 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孟钟捷发言 程灵芝从智库的视角出发,提出如果要真正落地实现课题的思政育人目标,首先需要深入了解经济与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描摹出全面的学生画像;其次,需要准确抓住学生现状,制定未来目标,设定一定的路径和方法,解决最根本的“知行合一”问题;最后,思政教育工作中应坚持“教学相长”,以共同成长的方式去引导教育学生,令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的同时,达到家国情怀、社会责任、职业精神的知行合一。 市教卫工作党委办公室二级调研员程灵芝发言 杨长亮高度肯定了我校对思政工作的重视,以及该课题中思政育人体系的系统性与完善度。同时,他也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聚焦具体研究内容,从一个点扎实推进,并以此为基础形成系列成果,这样更具应用价值;第二,将课程思政由1.0升级为2.0,结合专业与学生特点,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实现课程规范化、标准化;第三,充分发挥导师的育人作用,通过考核、激励等举措引导导师关注并承担思政育人的责任。 市教委德育处副处长杨长亮发言 江鸿波分别从“育什么人——怎么育人——谁来育人”三个维度阐述了经济与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政教育的特点和做法。他指出,与本科生开展思政教育不同,要更加突出培养和塑造经济与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企业家精神,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意识,争做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在思政教育教学和实践中,要突出政治认同、家国情怀和法治诚信三个方面内容。导师、管理团队和社会企业是加强思政教育主要依靠力量,要把导师课堂教育的主阵地,管理团队日常管理服务的情感维系与社会企业实习的实践教育结合起来,三位一体、合力育人。 市教卫工作党委宣传处副处长(主持工作)江鸿波发言 余佳表示,不仅是在学位点评估中,还是在学校“双一流”建设的评价中,研究生思政教育都是十分重要的考量指标,选题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他建议,第一,课题研究站位要高,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建立更高水平更科学更贴合实际的培养体系;第二,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要齐抓共管,不能“另起炉灶”,做到思政教育与专业学习实践深度融合,无缝连接;第三,突出重点,经管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要凸显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的实践特色,不要面面俱到,蜻蜓点水。 华东师范大学学生工作党工委书记、学生工作部部长余佳发言 杨勇、贾利军分别从发挥教师在经济与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政教育的主观能动性和让中国传统文化走进课堂两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和见解。 专业学位教育中心副主任杨勇发言 学部教师代表贾利军发言 董盈盈结合自身从事本科生思政教育的经验,认为思政教育要体现经管专业学科特色,在推动具体事务实践中才有抓手和支撑,不仅要有课堂理论教育,更要着重构建实践课程体系,真正彰显经济与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政教育的特色和优势。 宣传部副部长董盈盈发言 杨福义进行了总结发言。他首先强调了我校对研究生思政教育的高度重视,随后基于经济与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特色背景提出建议:第一,问题导向,突出特色,了解学生需求,描出学生画像;第二,简单起步,逐步迭代;第三,突出主要抓手,选取具有广泛性的案例进行总结;第四,产教融合,引导校外导师共同参与思政育人;第五,突出校内导师作用,明确正负面清单,强化导师立德树人引领作用。 研究生院副院长杨福义教授总结发言 学部也将以开展经管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政育人体系构建研究为契机,进一步听取专家学者意见建议,推动学部思政育人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