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八大精神,共话幸福社会 |
|
2012-12-28 浏览次数: 44
|
为了进一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用十八大精神武装、鼓舞、鞭策自己的工作与生活,12月26日,旅游、会展系教工联合支部在闵行校区开展了学习十八大精神专题组织生活。 幸福社会,是几千年来华夏和世界人们期盼已久的生活。胡锦涛同志的十八大报告,全面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期待,为我国全面小康的建成设计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路线图。因此,本次组织生活以“学习十八大精神,共话幸福社会”为主题,在支部内发起“什么是幸福”、“如何更幸福”的讨论。特别的是,本次组织生活还邀请了会计系的薛跃、张秀敏、李晶等党员教师一起参加,共同交流。 “什么是幸福?”作为一个普通人,幸福也许是家庭和睦、父母健康、子女快乐,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幸福也许是取得新的科研成果,也许是看到学生的成长进步,也许只是教师节收到学生的一声问候。幸福是一种长远追求,需要历经艰苦努力拼搏;幸福也可以是一种日常感受,简单温暖,点滴在心。王晓云老师说,“每个人对于个人幸福的体验,可能不尽相同”。但是对社会、国家幸福的追求却是完全一致的。回望我们国家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尤其是最近这十年,从菜篮子到房子再到车子,从看病到教育再到就业……所谓幸福,也正是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明显进步和发展的感受。十八大精神中的“以人为本”从理念到现实的跨越,描绘了越来越精彩的幸福图景。 “如何更加幸福?”会计系主任薛跃老师坦言,对于个人而已,现在社会压力越来越大,也许降低对于某些方面的要求更容易获得幸福感。她的发言得到很多老师的认同。而如何让国家更幸福、社会更幸福、人民更幸福,归根结底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兴旺发展和繁荣富强。“幸福社会”不能成为一句政治口号,“多谋民生之举,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十八大报告中这句句温暖人心的表述,让人倍感振奋。民生幸福,真真切切。 这次组织生活,是支部党员同志对个人幸福观的一次审视,更是对民生幸福理念认识的一次升华。通过对十八大精神的学习,同志们坚定了实现幸福社会的信心,将以更大的热情积极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党员们相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富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会越来越高,人民群众也会越来越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