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硕士生党员讨论“莫言获奖与中国文学的定位” |
|
2012-11-01 浏览次数: 100
|
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无疑是中国文坛的一件大事,作为中文系的学生,在深受鼓舞的同时,更应该对中国文学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有一番自己的思考。因此,中文系2011级硕士生党支部以“莫言获奖 - 中国文学的方向”为主题,举办了一次讨论活动。 对于莫言的作品,现当代和文传小组的同学接触的最多,自然特别有话说。陈思思说:“莫言获奖无疑是中国人莫大的骄傲。他的作品并未因获奖而发生改变,他却从此戴上了一顶可以遮蔽掉他身上除了这个奖项之外其他所有光芒的帽子”这是一种对获奖的反思,中国文学的创作应该受此激励,却不该以此为目的。赵翠翠说:“莫言的获奖无疑是中国文坛的强心针,但我们无法仅仅由此断定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不过,在文学式微的年代,或许每个中文系学子可以藉此期待新一轮‘文学热’的出现,期待文学的复兴!”巩晓悦说:“莫言的获奖证明了中国正在以其文化软实力走向世界。莫言的获奖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鼓舞,中国的文学可以有更宽广的视野和思路。” 其他专业的同学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吴伟元说:“我觉得,文学的发展是有其自身的规律的。它不会因为某个人的成就而改变方向,只能说是在这个方向接近成熟,得到认可。中国文学的发展还是会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张梦田说:“诺贝尔正名了莫言,但我们的思路是不是应该转变一下?也许不必执念于诺贝尔。中国文学大师就在中国。”刘力华同学说:“莫言的得奖为中国文学找到了一条立足本土走向世界的极好的平衡之路,它表明只要是优秀的、有特点的文学,通过恰当的传播一定会被世界所认可。” 无论是祝贺、赞美,还是反思、憧憬,在这次讨论中,支部成员都以较为理想的方式看待莫言获奖,大家看到了诺贝尔的光环,也看到了光环背后的问题。如果一味以光环为目的,或是单凭这样一次获奖来断言中国文学的整体状况,多少有些偏颇。只有吸取成功的经验,继续用真心用真情踏实创作,中国文学才能继续进步,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