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党建工作  新闻动态

围绕学科建设 共谋学院发展

2012-10-24                   浏览次数 93


1017日下午两点,教科院课程系党支部在文科大楼1505开展了为校第十二次党代会建言献策专题组织生活会。支部党员围绕调研提纲展开讨论,尤其是就关于学校2020年左右进入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行列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学科及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党组织建设等问题并纷纷献言,气氛热烈。

首先,王斌华老师谈到了学校要完成进入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行列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必须要考虑“走出去”的问题,要将学校的影响力拓展到海外,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国际会议,或者是将国际会议引进来,要鼓励学者们在海外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用科研成果兑现科研经费。除此之外,王斌华老师还提到学术规范必须得到强调,并要建立制度加以规范,进而就课程系的各种制度的建设问题谈了自己的意见,比如要规范请假制度、会议制度,同时还要强调执行力度。安桂清老师在王斌华老师的发言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出要有针对学校走向世界的具体国际化措施,并且要保证制度的公平。接着,她就人文学科发文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的科研成果考核要有所区分,因为人文学科发文周期更长,难度大。邓志伟老师也就学校的考核评聘问题从课程系的实际出发提出自己的看法,课程系没有本科生,学校的科研评聘中必须要有本科教学工作量,这一点没有考虑到部分院系的实际情况,对于在没有本科生的院系任教的教师而言,这一点应该有所考虑。

在邓志伟老师发言的基础上,董蓓菲老师就学科教学论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代表所有学科教学论的教师进行了发言。她认为,目前学科教学论教师队伍面临着很大的困惑,他们是继续投入、参与基层的实践改革还是退守理论研究?因为职称晋升通道受阻,专业发展方向不明,不得不与中小学课堂保持一定的距离。类似境遇的教师在课程系共有副教授8名。究其原因如下:曾经有多名教师通过“学科教学论”岗位系列职称晋升平台,成为教授和研究院。但是如今该岗位系列面临取消的危机,而继老一辈教授调职离休后,这给华师大学科教学论队伍带来了潜在的危机,以语文学科为例,2000年华师大教科院建立了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学论)全国第一个博士点,但是自倪文锦教授离职和巢宗祺教授退休,华师大停招博士生至今已有4年,明年的招生目录依然空缺。相反,沪上某些高校的学科教学论队伍却在日益壮大。为此,董老师代表全体学科教学论教师呼吁保持十多年来的职称晋升通道,以发挥教学实践研究优势,增加华师大的学术影响力。

彭正梅老师也十分支持董老师的观点,认为课程系学科教学论和比较教育学科队伍都应该得到重视和发展,并提到这两个学科对于教科院的发展都有至关重要,学科教学论队伍指向国内,对于教科院的国内影响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比较教育学恰恰能够帮助实现“走出去,引进来”的作用。因此,建议学院、学校能够切实关注这两个重要学科的发展,关注其中的每一位教师的发展,从而最终实现学校和学院的长远发展。

之后,黄志成老师就学校和学院党组织的建设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提出学院和学校的行政党务工作是否能够进一步提出明确的工作思路和做法,院级党委的职责能够做到推动学科的发展等。受黄老师发言的启发,蒋瑾老师从学生工作的角度提出能否进一步通过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共同联谊,共同活动来促进师生联系的建议。

最后,邓老师就各位老师的建议作了简洁精彩的总结,活动在热烈的氛围中结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