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党建工作  新闻动态

教育学部博士生支部组织生活,专题研讨“义务教育均衡与高中教育普及”

2015-12-08           教育学部         浏览次数 82


1130日晚7:00,教育学部2015级博士生联合党支部在文附楼302会议室举行了本月的民主生活会。本次民主生活会聚焦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三五规划,主要围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议题进行了深入座谈。座谈会由支部书记张猛猛主持,15级博士生联合支部的正式党员、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共30余人参加了此次座谈会。

 

民主生活会现场

会议伊始,张猛猛介绍了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的相关背景及十三五规划制定的指导思想。之后,与会学生围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并踊跃发言。教育学系教育政策专业田贤鹏结合专业知识,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与“将高中阶段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两个概念进行区分,阐明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进一步实现将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的李政对高中阶段教育中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中等职业教育目前存在许多问题,一方面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社会对高级技术人才的短缺越来越严重。

 

与会博士党员围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研讨发言

针对“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一话题,来自不同系所的学生也结合自己的受教育经历与所学所思各抒己见。教育学系的刘金松认为,教育均衡发展是人们对教育公平的诉求。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绩,但是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目前义务教育的发展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城市内部等多个层面上还存在着不均衡与不公平的现象。中西部地区在硬件设备、师资等教育资源的配置上严重落后于东部地区。李笑樱表示教育公平问题不能一刀切,要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差异,教育均衡化并不是简单的将农村教育城市化。

教育信息技术系的郑旭东结合自己实践调研的经历分享了他对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化的认识。进一步以网络精品课程为何受到冷落为例,阐明了网络精品课程在发展上的瓶颈与不足,并认为只有在课程内容上质量过硬,呈现形式上实用新颖,课程观念上突破传统的课程才算得上是真正的精品课程,教育信息技术才能为均衡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与会党员围绕“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展开讨论

此外,与会党员们还对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受教育、农村地区撤点并校、农村教师生存状态、城市内部优质教育资源分配等一系列与教育均衡发展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本次座谈会有助于加深党员们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认知,深化对于国家政策的了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