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党建工作  新闻动态

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关工委教师与党校学员赴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2016-05-25           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浏览次数 99


2016年5月18日下午,地球科学学部第二期党校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如期开展。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三个党校小组学院关工委主任及成员陆珏、蒋长瑜、唐菊英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上海周公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等红色基地教育,并分别开展了专题讨论。

青年的理想与责任,民族与国家的希望所在

党校学习第一小组的全体成员和关工委唐菊英老师一起参观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在此之后,在复兴公园进行了“青年理想与责任”的专题讨论。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分为序厅、中国青年英模展厅、上海青年运动史展厅、“渔阳里”历史展厅和旧址五个部分。中国青年英模展厅展示了在党的领导下,为民族独立、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前仆后继的青年英模人物和群体;上海青年运动史展厅展现了九十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在上海风起云涌、轰轰烈烈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洪流中奉献和创造;“渔阳里”历史展厅讲述了渔阳里6号这座平凡的石库门房子,在中国社会化主义青年团的创建中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是中国革命史上重要的篇章;旧址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生活、工作场景。这一系列的参观让同学们都受益匪浅,对青年英模产生由衷的敬佩。

之后,在复兴公园,学员们发表此次参观的感想。学员们表示看到了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有作为的青年在国家和民族发展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体会到了自身作为青年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唐老师表示,她在同学们的表达中感受颇多。随后,她利用专业所长一一解答学员们的疑问,与学员们分享其入党经历,并对同学们今后的学习和人生规划提供了宝贵建议。整个专题讨论氛围轻松、愉快,在交流中同学们收获很多。

革命先辈的精神感召,青年吾辈的学习榜样

党校第二组成员与学院关工委委员蒋长瑜教授一起参观了位于思南路73号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上海周公馆)。

一走进这座建筑,学员们就被它的古朴典雅所吸引,虽已过去很多年,但这里依旧保持着原来的样貌。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等革命先辈都曾在这里工作生活过。简朴的会客室、卧室,无一不体现着老一辈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优良品质。据场馆工作人员介绍,在阳台对面的建筑,是国民党特务分子的住所。他们在那里监视着住在这里的共产党员的一举一动,可见当时革命的危险性之大。在如此艰苦危险的情境下,革命先辈们坚持共产主义理想,舍身忘死地坚持斗争以取得民族解放和人民战争的胜利。这样的情怀和精神,让学员们备受感动。

蒋长瑜教授在参观完之后感触很多,他说:“我今年76岁了,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可我却是第一次来到这里。通过参观,我更加深刻体会到那个年代共产党领导人革命的不易。希望你们学以致用,并胸怀天下,为祖国地理事业做出贡献。学员们表示,老一辈革命者的经历使他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当代青年人和共产党人的责任和使命,这将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以成为祖国栋梁之才;更加努力地历练自己,以早日成为合格共产党员。

以不屈不饶的精神,坚持理想,不懈奋斗

在学院关工委主任陆珏陆老师的带领下,城区学院党校第三小组全体成员参观的红色基地是静安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并就该活动展开了以“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会活动的成败”为主题的讨论。

 

党校学员在关工委老师带领下赴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参观学习

陆老师首先跟学员们讲述了共产党成立早期进行工人运动时的一些激励方法和自己的感悟。随后,学员们纷纷发表意见,有的学员们认为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优秀的组织在成立之初也会遇到一些失败和挫折,人人亦如此,个人成功的路上也少不了挫折和失败,因此我们应该正确对待成败,并努力从中吸取教训;也有学员认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在大城市展开工人运动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他们并没有遵从本本主义,而是根据中国的国情,探索出了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参加本次活动的师生党员们

本次红色基地教育参观活动不仅使学员们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奋斗发展过程中的真实故事,并且在关工委老师们的指导下,加深了对党的性质、纲领和宗旨的认识,并对照革命先辈的理想情怀和革命精神,进一步反思剖析了自己,明确了作为一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青年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政治素养和品德修养,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从而进一步端正了入党动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