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党建工作  新闻动态

教育学部学生党建沙龙专题研讨“如何做好党支部书记”

在党务工作中收获成长
2016-06-08           教育学部         浏览次数 89


6月1日下午2点,教育学部本学期第二次学生党建沙龙在文附楼304会议室举办。此次沙龙的主题是“如何做好党支部书记”,邀请了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原校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杜公卓教授,与近20名学生党支部书记、委员交流研讨。教育学部党委副书记韩春红、学生党建中心指导老师陈媛列席。沙龙由学部特聘党建组织员沈霄凤老师主持。

 

学生党建沙龙专题研讨“如何做好党支部书记”

沙龙伊始,杜老师分享了自己从“文革”至今的求学与工作经历,讲述了自己一步一个脚印,慢慢从基层做起的工作经历,拉近了与同学们之间的距离。回忆起过往,杜老师用乐观幽默的语调,表达了笑看人生困苦的达观,让在场同学深受感染。跟着杜老师的回忆,大家一起感受了文革时期的动荡不安,也更加认识到国家稳定的重要性;体会到无论在何时,作为知识分子、作为党员,要时刻保持冷静,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身处网络时代,当代大学生更应警惕网络上的各种消息,保持清醒的头脑,学会理性判断。

 

杜公卓教授阐述从事党务工作的心路历程

杜公卓教授有着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尤其是对于党支部的管理与建设有着深入的研究与思考。作为一名有着42年党龄的党员,杜老师联系自己的工作实践与大家分享了她的人生智慧:“到任何岗位,没有人告诉你该怎么做,只有靠自己。吃一堑,长一智,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她告诫在座同学,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只能通过“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作为党支部书记,首先要愿意为大家服务,用心投入,不断探索实践,在实践中才能有进步;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为支部成员做好表率,在此基础上,要敢于讲话,不能软弱,管理好支部党员。此外,党支部书记应该将党支部作为“学生之家”来建设。要想党有凝聚力,首先党在党员内部就必须有凝聚力,要让党员感受到组织的关怀,把支部当作能够遮风避雨的“家庭”。

针对如何确定组织生活主题等关切问题,各个学生支部书记、支委介绍了所在支部组织生活的开展经验以及遇到的困难。各支部的踊跃分享中,体现了各支部的不同特色。比如博士生党支部的理论学习注重学术性研讨;毕业班支部从支部成员的需求出发,组织开展就业交流等相关活动;本科生支部的组织生活形式更为多样活泼。大家相互交流借鉴,研讨氛围浓烈。

 

学生党员干部分享交流

在分享过程中,杜老师也结合工作经验,给予了建议与指导。针对一些党支书提出的组织生活出勤率不高的问题,杜老师认为,党员不愿意参与,是党性不够的体现,应该在意识层面上加强对党员身份的认同。对于党支部书记而言,一方面要提高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要切实组织党员评价,包括党内和党外评价,评价不好的党员,要进行党内处理;可以考虑将组织生活的出勤率进行统计并公布。

 

杜公卓教授对学生党员干部提出建议与期望

杜老师进而提出,党员应该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出发,成为学生中的代表,真正体现党员的先进性和奉献精神。她也提出了一些组织生活的建议,如“端正宿舍风气,从我做起”,“党员联系群众”,“关爱退休教授”等,并提倡将活动落实到每个党员身上;鼓励党员们多参加社会性、公益性的活动,增强自身服务意识,锻炼服务能力。

沙龙最后,杜老师也谈到了目前党内“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她指出,无论是“两学一做”,还是其他主题的组织生活,都不能变成“形式主义”。对于党员和党支部建设,她提出期望:“学生党员要做勤学、修德、明辨、笃行的表率;要养信念,强责任,增技能,勇创新,耐磨砺,勤实践。党的组织生活和教育管理要真正做到严与实。”对于党支部书记和干部,她也提出了要求,一方面“打铁自身要过硬”,自身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管理好党员团队;另一方面要敢于讲话,管好支部的党员,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

沙龙最后,沈霄凤老师对未来的党支部建设与管理工作提出了规划性建议,对支部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也给予了解决方案,寄望各支部能够把党建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此次沙龙的开展,为学生支部的改进和建设提供了思路,也帮助各支部学生党员干部增强了信心,提高了党性修养,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