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党建工作  工作动态

整合党史教育资源,打造红色教育平台

2012-08-31                   浏览次数 50


今年暑假伊始正值“七一”期间,我校党委书记童世骏等校领导,加入由政治学系、历史系、社科部的同学们组成的实践团队,前往华山路30316号蔡元培故居进行调研,揭开了“整合党史教育资源,打造红色教育平台――上海市党史资源寻访活动”的序幕。

在五月份召开的中共上海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作为市十次党代会代表的童世骏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整合上海党史资源,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贡献力量的建议》的提案,建议建立党史教育资源统筹规划机构,统筹考虑、整合使用相关资源,全面多维充分开发相关资源的资政育人功效,同时,借助高校、党校和社科院的科研力量,加强对党史教育和革命史教育的学科支撑和教育指导。正是源自这一初衷,华师大党史教育资源寻访暑期社会实践队利用暑期对上海党史教育资源进行系统的调查、挖掘和梳理,为实现其功能整合,发挥更大的教育功效提供可行性建议。

在寻访过程中,师生最大的感受就是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优秀党史和革命史教育资源众多――不仅有中共一大会址、二大会址、四大会址纪念馆,有团中央机关旧址(渔阳里)、龙华革命烈士陵园、宋庆龄陵园、陈云故居等,还有上海工人运动、上海左翼文化运动、中共上海地下党活动中留下的众多遗址,以及大量分散在各级图书馆、档案馆、展览馆的党史及革命史文物、文献。

但另一方面,一些遗址,如“淞沪抗战十九路军军部遗址”和“上海总工会第四办事处旧址”等纪念地只剩下纪念碑和纪念浮雕,一代工人领袖邓中夏的旧居则已改为民居,中国济难会旧址甚至已不复存在。究其原因,一是由于遗址本身现存遗迹较少而得不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二是由于遗址所在位置受现代城市规划建设影响,处在商业区和住宅区的包围之中而被人们所遗忘。因此,如何对这些目前不受重视甚至已经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遗迹进行价值再发掘便成为一道现实难题。

不过,并非没有值得借鉴的例子,刘长胜故居便有另一种命运。如今作为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陈列馆的刘长胜故居,位于静安区愚园路81号。在实践队员们向刘长胜故居的工作人员说明了寻访目的后,故居的工作人员欣然接受了队员们的采访。一位工作人员坦言,此前由于故居的地理位置不显著,社会知晓度不高,每天的游客数量不多,大多是一些路过看见而顺道进来参观的散客。但是,自从建党90周年以来,团体参观者的人次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另外,据介绍,故居原本不在这个位置,因为市政规划建设的需要,更是为了保护这幢极具价值的文物建筑,中共上海市静安区委、静安区人民政府决定斥资200万元对故居进行整体东移。当时建筑整体推移技术在上海是首次采用,所以无论在资金上还是在技术上,都说明了党和政府对这段历史的尊重和珍视。

实践的方式虽是调研和爬梳,但这项活动本意更注重党史资源资政育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文化内涵,以童世骏的观点来看,“一方面,要充分认识中国现代历史的丰富内涵、深刻总结中国革命过程的经验教训;另一方面,要认真解读老一辈革命者寻求中华民族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改造、推动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进步的伟大理想,重点突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热血激情、勇敢无畏和清正廉洁的高贵品质,大力发扬中国共产党这个由一群先进知识分子代表工人阶级利益在上海所创立的现代政党所具有的尊重知识、尊重劳动的光荣传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