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科技处党支部赴崇明东浜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为当地小朋友送上“来自生态学教授的礼物” |
|
2020-11-27 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 浏览次数: 147
|
为不断加强区域化党建聚合力,落实“结对百镇千村,助推乡村振兴”城乡党组织结对帮扶行动,深入贯彻“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重要精神,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科技处党支部进一步发挥高校学科优势和特色,于11月14日赴崇明东浜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为当地小朋友送上“来自生态学教授的礼物”,并开展实地调研。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刘婕、院长陈小勇、副院长周天舒,生态学教工党支部书记刘敏,院长助理陈雪初,科技处副处长饶昇苹、科技处党支部副书记陈美等参加活动。活动由刘婕主持。 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刘婕主持会议 东浜村党支部副书记茅金杰介绍了崇明横沙乡及东浜村情况。 陈小勇、周天舒、饶昇苹等将精心挑选的礼物——整套全彩《十万个为什么》赠予东浜村的小朋友。 在发言中,陈小勇说,“崇明岛的建设目标是成为世界级生态岛,这是我们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在座的小朋友们生于斯、长于斯,希望你们能从《十万个为什么》开始,学习科学、热爱科学,长大后成为建设崇明岛、建设美丽中国的中坚力量”。陈小勇还与孩子们约定,下次再到崇明时,由小朋友来给生环学院的教授们讲一讲《十万个为什么》里的故事。 向孩子们赠送“来自生态学教授的礼物” 科技处党支部向东浜村党支部赠送了党建学习资料。 科技处党支部向东浜村党支部赠送学习资料 之后,与会教师与小朋友们一走进田间地头,上了一堂迷你生态野外实践课。“桃胶原来是可以吃的,好吃吗?”“为什么有的树叶边缘是光滑的,有的是锯齿的?”“这颗漂亮的小草是什么,可以吃么?”“为什么田螺趴在岸边不动?”孩子们看似简单的一问,却常常触及到生态学最核心的知识,老师们耐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答,也常常被这群特殊的学生逗得乐不可支。 迷你野外实践课现场 与会人员随后到东浜村“美丽乡村”建设现场进行了实地调研。自2019年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科技处党支部与东浜村党支部结对后,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陈雪初牵头为东浜村“美丽乡村”建设进行改造方案设计,方案因地制宜,融入最新绿色发展理念,集美观整洁实用为一体,在不干扰原有乡村风貌的基础上,将东浜村打造为生态宜居地。目前,东浜村“美丽乡村”建设改造基本完成,昔日小岛乡村已旧貌换新颜。 东浜村美丽乡村建设景观 刘婕在总结时说到,2019年主题教育期间,在校党委的牵头下,生环学院党委和科技处党支部一起与崇明东浜村结对,此后一年多以来,双方深入贯彻习总书记“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重要论断,在东浜村开展了“小绿叶大作为”夏令营、迷你科普讲座等活动。本次“来自生态学教授的礼物”也是“扶智扶志”工作的一项探索,希望通过教授进乡村课堂,将生态文明理念根植于乡村、根植于小朋友们的心中。今年,在东浜村的试验田水稻也获得丰收,希望在携手努力下,乡村振兴事业也可以获得更大丰收。 会后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