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学部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开展“新中国社会救助史”专题“四史”学习实践 |
|
2020-12-03 经济与管理学部(经管书院)党委 浏览次数: 133
|
11月25日,经济与管理学部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党支部组织召开“新中国社会救助史”专题“四史”学习实践成果汇报会。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经济与管理学部(经管书院)党委专职组织员、支部书记吴剑飞主持。 为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经济与管理学部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党支部立足专业特色,深挖教育资源,组织开展“厘社会救助史,体枝叶民生情——新中国社会救助史”专题学习实践,通过聆听专家讲座、小组集中学习、分组汇报成果等系列活动,学习新中国救助史的发展进程和斐然成就,激励支部党员不忘初心使命,践行青年责任与担当。 围绕贫困救助、教育救助、医疗救助三个主题,三组同学依次进行了学习成果的汇报。 汪涵代表“贫困救助史”学习小组就“新中国贫困救助政策发展历史与变迁”分享了研习成果,通过梳理建国以来贫困救助从应急化阶段、边缘化阶段、基础化阶段向民生化阶段的演变,结合当下进行的精准扶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生动阐述了世界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 王蕾代表“教育救助史”学习小组作题为“中国教育救助发展及演变逻辑”的学习报告,围绕新中国教育救助的产生、内涵、政策,展示了中国教育救助的巨大成就、其中的热点和对未来的展望。在总结与思考中,小组提出,综观中国教育救助史,解决教育的根本问题关键在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只有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才能更好地在新时代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陈雨晴代表“医疗救助史”学习小组围绕“新中国医疗救助制度化之路”,回顾了新中国建立之初、改革开放、20世纪末,直到今天的中国医改进程和医疗救助发展历程。小组指出,2018年以来,医保扶贫政策累计惠及贫困人口4.8亿次,帮助减轻医疗负担近3300亿元,助力近1000万户因病致贫群众精准脱贫。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国正加快健全重特大医疗疾病保险和救助制度,让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 吴剑飞在活动总结中提出,学好“四史”是每位党员的必修课和终生课,希望支部党员能够通过社会救助史的学习,深入了解新中国在贫困、教育、医疗救助方面所作的不懈努力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强化“公怀天下、怜悯苍生”的“公共情怀”,进一步坚定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践行党员的担当与使命,做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此前,在自主学习、小组研讨之外,党支部邀请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曹艳春作“新中国贫困与社会救助制度”专题辅导报告。曹艳春系统地讲述了新中国的贫困问题以及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变迁,并结合其现场调研贫困户的亲身感受与思考,引导支部党员深入思考社会公共问题,理解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牢记公管人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