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栏目  疫情防控常态化

团结一心!集思广益!接续奋斗!华东师大党组织党员在行动!

2020-05-25           组织部         浏览次数 388


一、团结一心,引领师生在疫情考验中稳舵扬帆

3月9日上午,华东师大中外学子在“云端”相聚,迎来新学期在线教育第一课。校党委书记梅兵,校长、校党委副书记钱旭红携华东师大特聘教授、1977级生物学系校友、著名病毒学家、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新加坡Duke-NUS新发传染病项目首席科学家王林发,生命科学学院党员教师杜冰,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党员教师席居哲,体育与健康学院党委书记汪晓赞等多位专家学者,以及历史学系党委书记王东、中文系党委书记吕志峰、经管书院党委书记高向东、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党委书记黄美旭等十多位来自各学部院系的人气教师,学生艺术团、留学生代表和学工、保卫、后勤等战疫一线教职员工代表,以疫情防控为背景,从理想信念与奋进担当、疫情爆发与应对经验、科学防控与个人防护、心理调适与运动健康、寄语期望与歌声祝福等多个方面,向全校师生传递“团结一心,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念。历时90分钟的直播,在线收看人次达52万次。全球各地的师生校友们纷纷在微博、B站、抖音、快手的华东师范大学账号下弹幕刷屏。

在导论课《在风浪中把稳理想的舵、扬起奋进的帆》上,校党委书记梅兵向身在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的师生员工和家人致以最诚挚的问候。疫情发生以来,华东师大及时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迅速建立起疫情防控全覆盖的工作体系,严格落实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坚决遏制疫情向校园蔓延。全校师生团结一心、守望相助,持续战斗到今天,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她希望同学们胸怀大局、坚定抗疫,学思相契、直面挑战,专博并举、勇立潮头,牢记理想、甘于奉献,立足寰球、登高望远,在危机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作为以教师教育和教育研究领先的华东师大的同学和老师们,大家不仅要把线上教学看作是抗击疫情的教学任务,更要看作是面向未来探索教育变革的重要实践。”为此,她给同学们留了作业:“希望同学们关注这次我校及全国范围的线上授课,以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进行一些调研和思考,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探索解决办法,一起为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教育创新贡献智慧。”

校长、校党委副书记钱旭红语重心长寄语师大学子向那些前赴后继的抗疫英杰和白衣医护们学习,用自己的臂膀担负起民族的希望,共同为实现更美好的明天而做好准备。

“艰难时事不会长久,苦难的人终将出头!”钱旭红祝愿同学们在新的学期一切顺利,在苦难中绽放出自己最美好的生命之花。“期待在春风轻拂的时节,与大家在樱花盛开的校园步道上重逢相见。”

二、集思广益,疫情防控和学校发展两手抓“都要赢”

疫情当前,为确保疫情防控和学校发展两手抓、两场战役都要赢,2月28日,学校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2020年寒假务虚会。会议以“扎根中国大地,对标世界一流,加速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为主题,深入分析学校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对开展学科评估规划建设专项工作、学科科研工作和增强学科交叉融合等工作任务集思广益、开拓思路。

会上,副校长李志斌、校党委常务副书记王宏舟、副校长孙真荣先后以“华东师范大学2020年工作要点暨校内学科专项评估工作方案”“对标世界一流,促进交叉融合,推动新时代人文社科创新发展”和“理工科科研工作思路及举措”为题作了主旨报告。

副校长李志斌作“华东师范大学2020年工作要点暨校内学科专项评估工作方案”主旨报告

校党委常务副书记王宏舟作“对标世界一流,促进交叉融合,推动新时代人文社科创新发展”主旨报告

副校长孙真荣作“理工科科研工作思路及举措”主旨报告

校长、校党委副书记钱旭红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在学校“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时刻,尽管务虚会通过视频会议举行,但仍是卓有成效,达成了共识也发现了一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校长、校党委副书记钱旭红作总结讲话

校党委书记梅兵在主持总结讲话时,充分肯定了寒假期间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和以戴立益副校长为指挥长的工作专班以及各院系各部门为防控疫情开展的大量工作,并对学校师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智力防疫抗疫表示了赞许。她指出,近期的信息化工作模式为提高一校两区的治理效率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围绕大会主题和分组讨论,梅兵指出,此次务虚会一是具有显著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无论是谈成绩还是讲举措,都是着眼于与目标相比尚存在的问题,体现了师大人惯有的谦逊和冷静,也显示了同志们的自信和斗志。二是目标明确、讨论集中,工作考虑思想新、举措实。

梅兵表示,希望同志们要摸清底数、理好思路、抓牢重点、狠下功夫;学校党委一定进一步把从严治党落实落细,把党的全面领导与学校双一流建设、与学校各项工作特别是重点工作相结合相促进,努力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以实际行动“守初心、担使命”。

校党委书记梅兵主持总结讲话

三、接续奋斗,在坚定抗疫中明学笃行、共盼春来

新学期,华东师大共开设4978门次课程。其中,3月9日开始的在线教学共有3985门次,包括本科生2758门次,研究生1227门次,2500多位教师将通过大夏学堂、超星等校内外在线教学平台及微信群、钉钉群等社会软件平台实施在线教学。在线授课的教师中,年纪最大的70岁;另有9名外籍教师在国外开展在线教学。为确保课程质量和效果,防止网络卡顿掉线,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教师的授课体验,学校已提前完成网课平台压力测试,此前也已及时编写发布在线教学基本规范和质量标准、课程平台使用手册、录制微视频指南等,并实施在线教学网格化服务,组建7支校级层面技术保障工作组,招募技术支持人员53位,为13个微信群的2000余位教师提供实时培训与答疑。另外,为及时解决学生问题,还建立了5个在线教学学生咨询服务群,班长等学生代表700余人入群。针对因各种情况没有条件上网课的学生,以及不能按时返校参加线下学习的学生,学校将通过个性化教学和增加暑期短学期开课等方式,合理、妥善地解决每一位同学遇到的问题。

教育学系教工党支部书记王保星在线教授《外国教育史专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组织摄制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3月2日正式在中国大学MOOC网上线“开讲”,已有一万多学生在线学习。为此,马克思主义学院提前谋划、扎实推进,各教研部老师在线集体研讨备课,进行详细安排与周密部署,即使是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也没有停顿拍摄制作的脚步。开课当天,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宋进教授,《思想政治课研究》主编曹景文教授,全国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思政组一等奖获得者闫方洁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龚咏梅,概论教研部主任黄亚玲,原理教研部青年教师孙义文以及课程助教的同学长时间在线解答学生提问,受到学生高度评价。目前,我校4门思政慕课已被上海市教委推荐为上海市级思政课示范课程

教育发展基金会继续做好“华东师大抗疫专项基金”及相关捐赠保障服务工作。经学校基金会联系,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接受浙大基金会捐赠的一批物资已送达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和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共计N95口罩8800只,隔离衣2万件,有力支持了一线“抗疫”工作。与党委组织部配合,持续做好全校党员捐款服务工作。

学生工作党工委、学生工作部积极争取各方资源,关心学生。3月6日,在学校港澳台办公室的支持下,学生工作部、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在两校区向近500名留校学生发放了旺旺集团向我校学生捐赠的旺旺食品礼包,表达了学校及社会对师大学子的关怀。为了将食品尽快发放到同学手中,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迅速将食品进行了分装,配上“同心协力、共克时艰、中国加油”的温馨贴纸,同时安排留校的“学生志愿服务队”同学分批次将食品发放到每一位留校学生的手中。留学生办公室的老师和志愿者们也加入到现场协助派发。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工作党工委、学生工作部全体党员紧急动员起来,努力工作、积极奉献,依托院系辅导员,特别对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学生与留校学生每天逐一联系,全覆盖统计学生身体状况,关心学生心理健康。

外语学院党委在知悉随着境外疫情升级,长宁区外事办决定成立一支翻译志愿者队伍后,3月1日,经党员教师刘玉琴联络,学院党委迅速组织学生团队,仅用一天时间便组建了涵盖英、日、法、德、西、俄等6种语言的外语志愿者队伍,并不断壮大。目前共有21名师生参与志愿服务,其中党员教师5人,党员学生6人。截至3月10日,志愿者累计为长宁区疾控中心、各街道等一线防疫部门翻译了健康提示、日常健康监测记录册等文件、各类表格以及社区排查信息中涉及的各种问题、文字稿等共30余份(6种语言);另有王梦昀、曲惠宇2名学生党员为街道社区工作者上门排摸工作录制中外文对照音频。

教育学部党委教育康复学系教工党支部牵头策划了华师教康“儿童居家语言促进”在线公益活动,主动服务疫情中的居家儿童口语沟通需求。活动由支部书记、系主任、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儿童脑潜能开发专委会主任委员刘巧云副教授领衔的《儿童语言发展及促进策略研究》课题组作为核心技术支持,并通过由教育康复学系主办的“教康在线”平台实施。通过五期直播课程、四期家长训练营帮助家长学习儿童口语沟通促进策略,并提供一对一的个别化家庭辅导,共同为儿童定制个别化居家口语沟通提升方案。首期公益直播课程于3月8日开播,每周推出一期。首期家长训练营自3月10日开营,营期一个月,计划于3-5月完成4期,帮助家长更多地了解孩子,通过更适当的方式促进儿童的发展。

地理科学学院党委领导师生团队历时20天研发了“华师疫控”微信小程序。团队由党员教师吴健平教授、姚申君副教授,以及学生工作团队指导53名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团员共同组成。旨在利用现代的空间轨迹定位技术,将用户轨迹数据与病患轨迹数据进行时空匹配度对比,实时评估感染风险。同时,小程序提供学生每日上报信息和定位功能,为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极大便利。

孟宪承书院党委结合3月2日上海地区中小学线上开学后的实际,及时调整战疫一线人员子女“云辅导”活动安排:一是调整辅导频率,配合线上教学,更加集中于周六周日,鼓励志愿者延续辅导至疫情结束。二是更新辅导内容,更加聚焦于支持学生适应线上教学方式、进行课后答疑指导和给予心理支持。三是创新辅导方式,举行线上短诗、图画、作文创作交流活动。四是疫情结束后,在适当的时间,将邀请部分感兴趣的战疫一线家庭小朋友到大学参观、体验大学生活。3月8日,书院党委、辅导员劳育工作室与吴泾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学校携手合作,共同开展“劳动达人居家实践,校社联动传承文化”主题活动。以党建引领、整合资源,共建高校学生劳育课程资源。书院党委还继续做好长三角高校书院联盟“青春云战‘疫’”系列活动的组织开展,由书院联盟联合举办“青春云战‘疫’”主题系列活动,战“疫”云讲演、战“疫”云竞赛、战“疫”云展览等。

大夏书院学生党支部与四川攀枝花彝族山区的啊喇乡中心学校一起携手开展“为爱陪伴十分钟”活动。啊喇乡中心学校是一所开设1—6年级12个班级、学生379人、在校教师42人的小学。有36名学生因为没有网络,或是没有智能手机等各种原因,无法上网课。大夏书院学生党支部的党员们,用打电话的方式,给小朋友带去声音的陪伴:讲故事、教学辅导,或者只是用心去倾听小朋友的心声……学生党员们用爱心联络起电话两端的赤子之心和纯真心灵。

光华书院党委指导的学生社团科学明航会长期开展面向中小学生的科普写作。疫情发生以来,社团加快了写作的频率,并将文章分享于“十万个为什么”微信公众号,涵盖基本知识的建构,包括细菌和病毒的区别、人体免疫防线、抗生素的作用、人类与细菌的军备竞赛、动物和自然相处等主题。

 光华书院学生党支部预备党员赖宇琴在写科普文章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党委、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和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党委、生命科学学院党委、软件工程学院党委、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党总支、经管书院党委等多家单位的师生党员也继续在抗疫一线值守奔忙,为巩固和拓展当前来之不易的良好势头接续奋斗,在行动中共盼春来!

  软件工程学院管理联合党支部党员杨淑贞(右一)加入所在小区的志愿者团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