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党建工作  新闻动态

闵行校区本科生公寓第四区块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坚守片区一线,筑起抗疫“红色堡垒”

2022-06-16           组织部         浏览次数 33


校党委书记梅兵、校党委常委王庆华等看望慰问区块四师生

华东师大闵行校区本科生公寓第四区块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成立于2022年4月初,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从初春到盛夏,第四区块全体师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亮身份、做表率,做到组织到位,思想引领,分工协作,师生党员携手并肩,筑牢疫情防控阵地,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大上海保卫战贡献力量。


组织到位,统一思想凝聚昂扬斗志

华东师大本科生公寓第四区块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挂靠经济与管理学部(经管书院)党委,共有师生党员191人,横向覆盖学科广、纵向涵盖本硕学段,以辖区内四个宿舍楼栋为单位,同时组建四个党小组。支部设立书记和副书记,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在区块四栋宇分设四个党小组,由各楼楼长担任党小组组长,学生党员骨干担任副组长,师生党员并肩作战。

本科生公寓第四区块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成立大会

师生党员主动跨前一步,在临时党支部这座战斗堡垒,凝聚昂扬斗志;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淬炼入党初心。保障生活物资、驻点核酸检测、组建门岗轮班、每日巡逻消杀、处理应急事件、分发派送三餐、提供理发服务……在临时党支部的号召和动员下,前后共有24名党员教师和21名后勤保障人员在校园闭环管理的近三个月时间驻扎学生住宿区,组织学生志愿者队伍,广泛发动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青年团员,搭建起片区—楼宇—宿舍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团结带领区块全体师生,夜以继日地保障闵行校区本科生公寓第四区块共计2300余名师生的健康和安全,激扬起团结一心战胜疫情的斗志。

19号楼310寝室是一间党员宿舍,四名学生党员主动请缨至各条疫情防控火线。生命科学学院2020级动物学专业学生党员刘一婵是区块消杀志愿者、黄樱樱是区块临时党支部的组织委员、张凡是楼长助理、林子钠是垃圾分类志愿者,这间党员宿舍的“抱团式”抗疫,让19号楼闪耀着青春榜样的奋斗底色。孟宪承书院2019级物理学专业学生党员宋尧海,是刚刚退伍回校的大学生义务兵。他与另两位退伍大学生赛岩相保、巴合江一起,主动担当片区门岗的第一班岗,又接到命令进驻大学生活动中心,增援学校物资转运配送工作。

体育与健康学院2019级运动训练专业本科生、预备党员龚汇江被区块师生称为“全能小助手”。她在核酸现场做“大白”的好帮手,在封控楼宇做楼层长,在临时供餐点、物资分发站、便民理发区,做售餐员、售货员、理发师,在不同的地点凝聚着相同的温暖。与龚汇江一样,孟宪承书院2019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预备党员居楚漪,是20号楼的物资担当,同时也是临时党支部党小组宣传委员和分餐志愿者,粘贴生活提示、收集推送素材、设计防疫海报,让抗疫战场成为向正式党员迈近的一线考场。就在几天前,她正式向党支部提交了转正申请。

消杀志愿者开展区块公共区域环境消杀

物资志愿者接收转运物资

餐饮志愿者售餐


冲锋在前,担当作为勇做师生表率

在校园开始封控的第一时间,党员教师响应号召,化身“尖刀兵”,组建“突击队”,进驻学生宿舍楼,担任楼长兼党小组组长,和学生同吃同住同饮,关心学生们每天24小时有关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从清晨开始的分发/售卖早餐,上午的抗原/核酸检测,中午的午餐运送,到下午的物资分发,晚上的各类会议与联络,再到每日消杀、志愿者组织、配药送医、人员转运、突发事件处理等,都离不开党员教师们前仆后继的辛勤工作。当楼宇中出现检测异常,启动转运隔离等一系列工作之后,全楼即进入严格的“足不出户”状态,老师们和同学们一样无法出楼,无法洗澡,还要穿着大白防护服承担搬运和分发三餐等工作任务,但他们都咬牙坚持了下来。在区块内没有食堂的情况下,老师们在由集装箱改造的临时购餐点组织志愿者“自力更生”,确保了2300多名学生在封控期间的三餐无虑。

21号楼楼长、光华书院党员教师史琳、褚娇娇,在楼栋出现个别核酸异常后,第一时间逆行驻楼;20号楼楼长、孟宪承书院党员教师叶林娟,家中有两个孩子需要照顾,家里老人也不幸确诊,但没有停下坚守的脚步;19号楼楼长、经济与管理学部党员教师杨丹妮,一边喝着苦口中药,一边自学视频剪辑技术,在校医院医生指导下制作浴室消杀志愿者工作视频;22号楼楼长、大夏书院党员教师桂骏同时承担着区块物资申领、转运和分发工作,临近换防,他还为同事专门绘制了一份楼长工作思维导图。除了一批专职辅导员外,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曼、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许瑞芳、党委组织部崔勇勇和王淼、审计处业务主管鲁玲、党委宣传部陈林、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青年教师田博博和陶加华、经济与管理学部王健等一批来自专业院系、机关的党员教师,主动进驻区块一线,相互学习、相互支持,从物资分发到学生火车票充磁,从临时购餐点管理到三班倒巡逻,他们顾不上照顾自己的家人,驻守在学生宿舍楼宇,事无巨细,全情投入,引领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

20号楼楼长叶林娟支援核酸检测扫码志愿者

19号楼楼长于国妮为后勤员工便民理发

为了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教师党员们竭尽全力。截止2022年6月1日,临时党支部党员教师们共组织召开区块工作例会32次,设计发布原创生活提示46张,完成区块工作大事记213条,提交区块消杀记录1411条,配合转运密接、次密接学生93人,组织核酸检测62次,妥善处理突发事件25起。在临时党支部所在的四栋楼宇中,有三栋楼宇都曾出现过阳性感染者,但在党支部成立之后,在党员们的齐心协力下,及时发现、迅速转运、果断防疫、定时消杀等举措多管齐下,相关楼宇均未出现学生聚集性感染的情况,甚至阳性感染者的同寝室同学也未被感染,及时有效阻断了病毒的传播链,坚决杜绝了新冠肺炎疫情在校园的进一步扩散。

为了体现青年担当,学生党员们踊跃奉献。截止2022年6月1日,共有67名学生楼层长,自觉承担了楼宇内楼层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其中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占据了绝大多数;共计671名学生,响应党支部号召,加入了学生志愿者队伍,承担了物资志愿者、餐饮志愿者、核酸检测志愿者、消杀志愿者、门岗及巡逻志愿者、理发志愿者等多项志愿服务工作,累计服务时长8260小时。随着部分同学的陆续离校返乡,“志愿者一代”“志愿者二代”接续努力,展现了青年的责任担当和党员的精神风貌。

封控楼解封后师生合影


思想引领,在践行伟大抗疫精神中铸魂育人

临时党支部在组织倡导师生团结抗疫的过程中,夯实疫情防控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筑牢校园防疫的工作网络。在充分沟通的前提下积极化解特殊时期同学们的疑难问题,运用生动感人的抗疫实例开展实境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引领充分融入校园抗疫的全方位、全过程,用好抗疫“活教材”,拓展思政“大课堂”。

5月4日,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支部在本科生公寓片区第四区块组织举办“青春赛道,我们一起奋力奔跑”主题活动,通过在抗疫一线的主题分享、青年志愿者分享交流、抗疫工作阶段总结等环节凝聚必胜信心、弘扬奉献精神、传递青年力量。

5月29日,临时党支部在抗疫现场开展专题组织生活。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第四区块副区块长许瑞芳,为区块党员教师讲述《抗疫背景下如何讲好“大思政课”》。许瑞芳提出,所谓“大思政课”,强调的是教室小课堂融入到社会大课堂的一种走向,突出把思政教育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起来。校园疫情防控是一场师生共同参与的阻击战,为善用“大思政课”提供了生动、真实的素材。通过专题组织生活,支部党员教师将实践问题与理论学习充分结合起来,进一步明晰了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途径与方法,增强了在抗疫背景下上好“大思政课”的信心。

专题组织生活《抗疫背景下如何讲好“大思政课”》

针对转段之后校园中出现的餐食浪费的问题,6月2日,支部学生党员发起《关于疫情防控期间绿色环保生活的倡议》,倡导全体同学减少使用塑料餐具,自带饭盒前往食堂购餐;自带环保袋,减少“白色污染”;认真做好垃圾分类,维护校园环境卫生。倡议得到了本科生公寓片区全体楼长和同学们的积极响应,让节约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第四区块党员教师合影

堡垒无言,凝聚师生力量;初心不改,坚定抗疫斗志!支部是临时的,但责任不临时、党性不临时、决心不临时。华东师大本科生公寓第四区块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的师生党员,以“我先上”“跟我上”的实际行动,积极投身于疫情防控服务保障工作,一个个暖心、奋斗、担当的故事不断上演,坚守“一线”,永不“掉线”,与全校师生一起筑起一道道“红色屏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