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培育启动(四):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工第一党支部打造国家级科研高地特色党支部 |
|
2022-03-31 组织部 浏览次数: 37
|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第三批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简称“双创”) 的相关名单。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工第一党支部、地理科学学院本科生协同育人党支部、后勤党委第二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学校党委将根据《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重点任务指南》的要求,加强组织管理,引导保障各培育单位,坚持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相结合、统筹规划和分步实施相结合、整体提升和品牌塑造相结合,按计划、分步骤、高质量完成培育创建工作。 近期,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大考中,我们将充分发挥入选培育单位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连续推送四个党组织的创建思路、工作基础、特色经验等,以党建质量创优,坚定抗疫必胜信心,汲取持续奋进力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华东师范大学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工第一党支部,是建立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的教工党支部。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科研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始终坚持“四个面向”,提高站位、找准定位,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在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担当作为,在努力推动高水平科技进步中创新有为,吹响引领发展的“集结号”。近五年来,支部入选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党支部建设示范点”,获评华东师范大学“示范党支部”、优秀主题党日和优秀组织生活案例、 “四史”学习教育优秀微党课等荣誉。近日,支部入选第三批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创建思路和前期工作成效如下: 创建思路:以“七个特别”推进国家级科研高地支部品牌化建设 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工第一党支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按照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总体要求,锚定“四个面向”、对标“七个有力”,聚焦“七个特别”,在国重实验室建设、评估、发展、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探索党建引领科研的新模式和新经验,打造建设在国家级科研高地上具有明显特色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特色——【七个有力】 工作机制和前期成效: 一、坚持党建引领,打造攻坚克难的坚强堡垒。一是注重“党建业务双融互促”的建设导向,在对接上海市科创中心建设,凝聚重点科研攻关方向、推进国重实验室重组等重大任务上,实实在在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坚持“以党建团队建设引领科研团队建设”的工作思路,定期组织青年骨干开展学术研讨,加强学术交流,围绕实验室主要攻关方向凝聚高层次人才队伍。三是加强老中青“传帮带”培养引领的教师梯队建设,与学院党委协同实施“青蓝工程”,帮助青年教师做好个人发展规划,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四是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发展思路,谋篇布局、主动作为、积极谋划党建牵引下的双向学术交流,与多家科研单位基层党组织牵手共建,为实验室在应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研究领域上打开局面。 与北京大学长三角光电科学研究院开展联学联建活动 近年来,党建引领助推科研成效显著,支部青年教师党员邓书金、李林等作为第一作者,多次在Science等顶级期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支部党员作为负责人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项目以及“杰青”“优青”等众多重要科研任务。2019年,支部党员吴健教授带领的团队荣获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二、传承科学家精神,建设党史教育的优质课堂。切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特点,重点把传承弘扬建党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充分发挥榜样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学做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紧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科学家”主题,通过“‘两弹一星’精神与科研工作者的初心使命”主题党课、“弘扬科学家精神,做新时代追梦人”师生党员座谈会、在超净光学实验室内设“两弹一星元勋生平事迹”主题展览等活动,以“身边的科学家”典型引领,激励党员在教学科研、双创育人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聚焦卓越,深耕党建育人模式,以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结对联系为抓手,借助同上一堂党课、联合开展组织生活等形式,积极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开拓卓越学术推进卓越育人新模式,努力探索“科研育人”工作思路,全力助推高质量人才培养。 赴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参观“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纪念馆 近年来,在支部党员教师的指导下14人获国家奖学金,8人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4人次获“王大珩光学奖”和“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奖励,2篇论文入选中国光学学会优秀博士论文;支部书记潘海峰获评2021年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支部党员教师马龙生获评2021年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三、夯实组织建设,成为党员群众的“主心骨”和“领路人”。支部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党性教育贯穿支部工作始终,着力增强“三会一课”实效性,把提高政治站位、加强政治学习作为每个党员的“必修课”,把压实责任、凝聚吸引、严实督导贯穿组织生活全过程。强化支委团队在整个支部的核心作用,发挥支部党员在实验室师生中的榜样作用,引领和带动实验室发展。支部开拓思路,开展并形成“服务”+“引领”的特色工作模式,以团队互助、头脑风暴、党建知识竞赛等方式,将身心健康教育、美育等师生日常关注的内容与党建工作相结合,面向实验室全体师生开放,切实增强吸引力和感召力;同时,以“服务”促“引领”,增强支部党员的归属感、向心力,增进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激发实验室的整体活力和创造力。 组织支部党员赴党的诞生地中共一大会址重温入党誓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