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栏目  疫情防控常态化

战疫故事汇 | 语言防疫新力量:华东师大外语学院多语种志愿者团队助力上海长宁区防疫翻译工作

2020-06-29           外语学院党委         浏览次数 471


“六歩で手を洗う方法”(六步洗手法)、三歩で体温を測る方法(三步量体温)……”经过专业老师确认后,华东师大外语学院师生将合译完成的《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日常健康监测记录册》发送给长宁区外办负责老师,整整9页的文档用时不到两天就翻译完成。

外院学子合译《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日常监测健康记录册(日语版)》

长宁区是上海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区之一,区内有来自150个国家和地区约12.4万名境外人士。27家驻沪领事馆,7000多家外资企业和外国机构。同时,长宁还承担着虹桥1号航站楼相关联防联控任务。随着境外疫情升级,长宁防控任务也越发加重。面对在疫情防控中,社区和医务工作者与外籍人士语言沟通不便的问题,长宁区外办决定成立一支翻译志愿者队伍。

3月1日,经俄语系刘玉琴老师联络,外语学院党委迅速响应,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动员全体师生积极参与,仅用一天时间便组建了涵盖英、日、法、德、西、俄等6种语言的外语志愿者队伍,共计16人。3月9日,学院各个小语种的5位党员老师加入,对翻译材料进行审核校对工作。截至4月13日,华东师大的翻译志愿者累计为长宁区疾控中心、各街道等一线防疫部门翻译了防疫健康提示、进小区提示、日常健康监测记录册、隔离解除告知单、健康观察问答等文件、各类表格以及社区排查信息中涉及的各种问题、文字稿等将近70份(6种语言);另有4名同学为街道社区工作者上门排摸工作录制中外文对照的音频。


青春速度——各语种师生积极报名

作为一名执着于“学术”的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家住河南的马荣跃原计划春节前夕回家,却因为疫情不得不停止了回乡的脚步,成为一名“留校少年”。当他看到长宁区招募外语翻译志愿者的消息时,毫不犹豫报名参加了。马荣跃说:“我希望能够有机会将这份具有师大特色的爱传递出去,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长宁区的志愿翻译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第一时间报名!”

作为队伍建立初期华师大队伍唯一的日语志愿者,马荣跃承担了日语主要的翻译量,如疾控中心的防疫健康提示卡,外籍、港澳人员登记表、日常健康记录册、街道的健康管理宣传漫画等。3月3日,他于21:00迅速完成外办20:20发布的任务之后,毫不犹豫地承担了另一项未得到志愿者回应的翻译任务,大力支持了疾控宣传的紧急工作。

马荣跃和同学们共同翻译的《日常健康记录册》(日语、英语版)

像马荣跃一样闻令而动、高效工作的还有15名同学,他们来自于英语、日语、法语、德语、俄语、西语6个语种专业。每天早9点到晚9点,志愿者们除了翻译文件外,还需随时保持手机畅通,只要电话铃声响起,就要协助工作人员与需要帮助的外籍人士沟通;有时翻译任务时间紧张,要几个小时就完成,但同学们化压力为动力,尽全力在最短的时间内交出最好的作品。

志愿者翻译的《防疫友情提示卡》(英语、日语版)

志愿者同学工作照片(部分)


精翻细译——每个单词都是一颗“防疫子弹”

3月9日,由于长宁区外办翻译审核老师大部分赴机场前线支援防疫工作,无法短时间内完成稿件审核,外语学院党委紧急召集日、法、德、俄、西五名小语种专业的党员教师发挥榜样力量,加入翻译志愿者团队,负责审稿工作。专业教师的加入让志愿者团队“如虎添翼”。

专业教师团队工作照片(部分)

“请问这个问题的意思是只要近期去过(国外疫区)的都选吗?还是只是飞机的起飞、中转地?”,“请问这个问题问的是外国人带孩子来上海,还是有孩子在上海就读?”为了提高翻译的精准度,面对中文稿件里意涵不请的内容,西班牙语专业教师,日语、西班牙语教工联合党支部党员郑菁菁逐字逐句询问清楚。像这样的“较真儿”情景每天都在发生,甚至师生要为一个单词“纠结”很久。“外语和中文有很大的不同,一句简单的中文里可能包含很多种意思,我们必须准确明白含义。防疫翻译马虎不得,每一个单词都要像子弹一样精准。”

此外,大量的专业术语也为翻译团队带来困难,由于涉及到新冠病毒和疫情防控的词汇大多为生物学和医学的专有名词,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鲜有涉及,而这些词汇又恰恰是翻译过程中要用到的关键词。如果翻译出现错误,很有可能会误导他人,因此,志愿者们会利用空闲时间阅读国内各个官方媒体发布的有关疫情防控的外语新闻,浏览上海外办官网上公开的信息,留意并学习它们的用词。

面对一次次的翻译、审校和语音录制任务,翻译团队的师生们毫不懈怠,精益求精。有时因为录音时的发音停顿问题,需要整体全部录制,师生也毫无怨言。郑菁菁老师说:“在宣传防疫材料的制作上,所有工作人员都是不计时间成本的。在工作中能够感受到整个团队的高效、细致和凝聚力,也从一个很小的侧面体会到了上海社区基层工作的辛苦和细致入微。”


共情共行——师生共谱青春华章

在志愿翻译工作中,外语学院95后大学生们用外语传递防疫力量,用行动谱写青春华章。同学们从这次难得的学习和实践经历中深刻体会到了外语人的责任和担当,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提升专业能力、树立自信,不断成长。2019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党支部党员胡丽婷说:“每个人的小力量凝聚起来就是一团战胜疫情的希望之火!”

专业老师们也从与学生的共同协作中深受感触,俄语系班婕老师表示:“面对此次疫情,作为一名党员,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希望尽可能多地为国家、为上海市的抗疫行动,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希望能够对我们的学生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让他们坚定专业学习的信心和热情,永葆家国情怀。”

4月29日,长宁区外办为华东师大外语学院发来感谢信,感谢防疫翻译志愿者团队做出的贡献,其中提到,同学和老师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同舟共济的责任和担当,彰显了无私奉献的大爱和力量”。志愿者团队的事迹也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光明日报高度评价说:“这支年轻的多语种志愿者团队成语言防疫新力量”。

长宁区外办为华东师大外语学院发来感谢信

志愿者团队成员照片

班婕老师(俄语系)、尤岚岚老师(德语系)、郑菁菁老师(西班牙语系)、杨敬老师(日语系)、毕笑老师(法语系)、袁一薳(英语系,2019级研究生)、杨璇嘉(法语系,2019级研究生)、胡丽婷(英语系,2019级研究生)、郭利莹(英语系,2019级研究生)、师佳茵(德语系,2016级本科生)、陈诗瑜(俄语系,2016级本科生)、朱晓晔(西班牙语系,2016级本科生)、李轶凡(法语系,2016级本科生)、杨乔惠(法语系,2016级本科生)、程晓红(日语系,2016级本科生)、王梦昀(日语系,2016级本科生)、刘路(翻译系,2016级本科生)、张艺鸣(英语系,2016级本科生)、曲惠宇(英语系,2016级本科生)、马荣跃(日语系,2019级研究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