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学院党委推进“社区智理师”项目,赋能城市社区治理 |
|
2023-03-31 社会发展学院党委 浏览次数: 188
|
近日,社会发展学院党委积极动员、主动牵线,鼓励基层党支部结合专业学科特色,以支部共建的形式对接社区,参与由党委组织部牵头发起的“社区智理师”区域化党建项目,引导师生党员共同探索城市社区治理新方案,破解社区“急难愁盼”问题,赋能城市基层治理,助力美好社区建设。 同推六个项目,凝心聚力赋能社区治理 3月22日、3月24日,上海市2023年“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普陀区、闵行区项目对接会分别举行。社会发展学院党委在普陀区、闵行区两区共推进6个市级“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项目,作为赋能团队承担“社区智理师”角色,聚焦社区治理盲点痛点,发挥专业优势,为社区治理实践找准问题、献计献策。 自3月以来,社会发展学院党委积极整合“社区智理师”项目,动员学院基层党支部参与到上海市2023年“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中来。社会工作系和人口所教工党支部、社会学系和民俗学研究所教工党支部、行政教工党支部等3个教工支部带头认领项目,同时指派党员教师担任5个学生支部的指导教师,带领学生支部申报对接项目、参与社区治理实践,引领师生在党建共建中进行学术研究,力求实现党建引领、专业赋能、卓越育人。 从校园到社区,实地调研探需求 3月23日上午,社会发展学院党委副书记(挂职)庞荣带队,前往闵行区浦江镇苏民村就“农村‘三级网格’共管,破解流动人口管理痛点”项目开展实地调研。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教师、本科生党支部书记黄超,本科生党支部副书记李媛媛参与调研,浦江镇相关领导、职能部门陪同调研。苏民村党总支第一书记谢小红带领现场走访,并对苏民村“121fight”长效管理模式进行详细介绍。苏民村以“村党总支—队组网格党小组-微网格农户家庭”三级组织架构为依托,将12个分散的自然队划分为5个队组网格。谢小红表示,在基层党建治理网的基础上,希望能够丰富云端数据平台,实现“党建引领、平台搭台、群众唱戏”的良好局面,这一需求也成为苏民村社区治理的重中之重。 近期,社会发展学院党委各基层党支部正积极开展项目联系,将分别前往闵行、普陀两区的各街镇开展对接工作。各赋能团队将通过现场调研、交流指导、咨询建议等方式,实实在在地开展赋能服务,切实提高社区治理水平,共谋社区发展。 头脑风暴开思路,美好社区初展现 3月20日,紫竹半岛居民区召开社区建设美好推荐官议事会,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吴同参与头脑风暴,并获聘为“泾彩第一湾·美好推荐官”。议事会结合党群服务站更新升级的契机,邀请大家通过议事、协商、共商、讨论的方式,促进基层自治共治向纵深发展。 3月23日,苏民村“农村‘三级网格’共管,破解流动人口管理痛点”项目对接交流会上,黄超表示,希望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社区治理实践中来,协助社区把村民需求梳理出来,并通过数字网络赋能,实现社区“智理”,提炼打造苏民模式。交流会上还明确拟从三个方面发力升级现有数字智慧网功能,推动苏民村以“数字化场景”运用向“智慧化治理”蝶变:一是考虑从人房底册入手开发数据库,切实准确掌握人员的动态信息;二是考虑从可视化基础图景入手,将村级监控布局、居民信息、车辆进出统计等各类数据信息集中管理;三是考虑从将原有线下积分变为线上考核程序入手,让村级事务做到“一键直达”。 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吴越菲团队聚焦七宝镇党委“片区网格聚合力 打造精治社区”项目,在3月24日闵行区对接会上,她针对居村网格向街区网格拓展延伸的难点提出建议,一是要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促进街区层面工作机制效能提档,尤其是对话机制、利益关联机制、流程管理与监督机制;二是网格要有人,街镇层面的行政力量要下沉,所有端口都要前移;三是要重视社会组织在“社区韧性”提升方面的重要性。 未来,社会发展学院党委将继续推动“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相关工作落实落细,持续发挥“社区智理师”作用,立足专业优势,协同聚力,打造一批社区治理样本,推动高校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